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結構簡圖,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壓力感受器,當尿液對膀胱壁的壓力達到一定值時,A處就會產生興奮。方框甲代表大腦皮層的部分區域,方框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經中樞。下列有關此生理過程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正常新生兒A處興奮就會引起E處興奮,進而完成排尿反射
B.正常成年人A處興奮就會引起甲區域產生尿意,不一定完成排尿反射
C.某人因高位截癱導致M、N處受損,其排尿反射將發生障礙
D.某人乙處結構受損而其他結構正常,其排尿反射將發生障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細胞和人體生存環境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生存的外部環境就是圖中的內環境
B.人體有多個生理系統參與維持內環境穩態
C.內環境穩態即內環境的組成成分保持相對穩定
D.圖中外界環境中的物質需經過內環境才能進入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醛(HCHO)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嚴重情況下會引發人體免疫功能異常甚至導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內栽培觀賞植物常春藤能夠利用甲醛,清除甲醛污染。研究發現外源甲醛可以作為碳源被整合進入常春藤的光合作用過程中,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RU5P和HU6P是中間產物)。
(1)圖1中循環①的名稱是__________,該循環中能量的轉化為__________。
(2)追蹤并探明循環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徑,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常春藤細胞同化HCHO的場所是__________。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時,也會對常春藤的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下列甲醛脅迫下常春藤生長情況的實驗。如下表是常春藤在不同甲醛濃度下測得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脫氫酶(FALDH)是甲醛代謝過程中的關鍵酶,圖2表示不同甲醛濃度下,該酶的活性相對值。圖3是不同甲醛濃度下氣孔導度(氣孔的開放程度)的相對值。
表:不同甲醛濃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
組別 | 樣品 | 0天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① | 1個單位甲醛濃度 | 2271 | 2658 | 2811 | 3271 | 3425 |
② | 2個單位甲醛濃度 | 2271 | 2415 | 2936 | 2789 | 1840 |
③ | 水處理 | 2271 | 2529 |
(3)表中的對照組是__________(選填①②或③)。
(4)1個單位甲醛濃度下,常春藤氣孔開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綜合上述信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5)綜合分析表1、圖2和圖3的信息,在甲醛脅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徑有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漆酶屬于木質素降解酶類,在環境修復、農業生產等領域有著廣泛用途。如圖是分離、純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過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離漆酶菌株的首選樣品
B.篩選培養基中需要加人漆酶的催化底物木質素,通過菌落特征挑選出產漆酶的菌落
C.在涂布平板上初步篩選后,再通過平板劃線進一步純化鑒定
D.斜面培養基中含有大量營養物質,可在4℃下長期保存菌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細胞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②為肝臟細胞,則①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④處
B.若②為肝臟細胞,則健康人飯后⑤處的血糖濃度高于①處
C.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環境是③④⑤
D.①②③④共同構成了人體的內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增長,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生長。下列有關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及其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漁業捕撈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點
B.種群增長過程中出現環境阻力是在d點之后
C.防治蝗災應在害蟲數量達到e點時進行
D.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增長速率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所學知識,對圖中d、e兩點生長素濃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d點對應的濃度為a,e點對應b點的濃度
B. d點對應的濃度為a,e點對應c點的濃度
C. d點對應的濃度為b,e點對應c點的濃度
D. d點對應的濃度為c,e點對應a點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機體內興奮的傳導方向為⑤→④→③→②→①
B.刺激①產生的信號傳到③處會產生痛覺
C.興奮在③處的傳遞比在②處的傳導速度慢
D.刺激①或④,都會引起⑤處發生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探究溫度和營養物質X對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進行的實驗及其結果如下表所示:
實驗組別 | 實驗處理 | 實驗條件 | 實驗結果 |
實驗1 | ? | 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 宜的情況下進行培養 | |
實驗2 | 培養液10mL,加入干酵母0.1g,環境溫度28℃ | ||
實驗3 | 培養液10mL,加入干酵母0.1g,環境溫度5℃ |
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1處理應為培養液5ml,加入干酵母0.1g,環境溫度28℃
B.實驗2在該實驗中起對照作用,其對應的實驗結果為曲線a所示
C.b組前6天種群密度對其增長的制約逐漸減弱·增加培養液后曲線與a一致
D.計數時若視野內酵母菌數目太多,須通過預實驗確定最適稀釋度再進行統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圖。當外源性致敏原首次進入機體后,會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漿細胞并分泌抗體,抗體可被吸附在肺組織中肥大細胞的表面,當該種致敏原再次進入機體后,可促使肥大細胞釋放出組胺、白三烯等過敏介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漿細胞識別致敏原后能夠分泌特異性抗體
B.臨床藥物可以通過促進過敏介質的釋放來治療哮喘
C.過敏介質需要與受體結合才能發揮效應
D.哮喘是人體特異性免疫應答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