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2,4-D)對月季插條生根作用的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促進插條生根的2,4-D最適濃度是10-8mol/L
B. 該實驗說明2,4-D作用具有兩重性
C. 色氨酸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能轉變成2,4-D
D. 2,4-D的濃度不同生根效果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生態系統、群落、種群和個體的從屬關系。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丁多樣性的形成受無機環境影響
C.捕食關系對維持丙的穩定沒有作用
D.乙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后不再發生變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新型冠狀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力,其遺傳物質為“+RNA”,繁殖過程如下圖。與大腸桿菌相比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完成遺傳物質的復制均需RNA聚合酶
B.遺傳物質復制過程中所需的原料相同
C.蛋白質的合成均需要宿主細胞的核糖體
D.遺傳物質復制均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高等生物體(2n)中細胞M經分裂后形成四個細胞,下圖是四個細胞的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M在分裂過程中發生了交叉互換
B.M位于生物體的卵巢中
C.M在分裂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移接
D.①②由不同細胞分裂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鴨的雜食特性,鴨稻共作生態系統對防治水稻害蟲有明顯效果。科研人員就不同處理的稻田中水體底棲動物物種豐富度及部分動物數量比例進行了研究,數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圓田螺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可采用標志重捕法
B. 分析數據可知,由于稻鴨共作,原本在群落中優勢明顯的多足搖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優勢地位明顯上升
C. 稻鴨共作能顯著降低稻田底棲動物的物種豐富度
D. 實驗結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兩種稻田均將會經歷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壓力激素(一種激素,與情緒波動有關)處理5組健康小鼠后,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變化如下圖曲線。每種激素在不同組別的劑量均相同。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激素處理前幾小時應對小鼠禁食以使其血糖含量維持在常規水平
B. 胰高血糖素與腎上腺素之間具有協同作用,與壓力激素之間具有拮抗作用
C. 腎上腺素與胰高血糖素引起的效應相比,前者較為漸進、較持久、幅度較大
D. 情緒激動時腎上腺素和壓力激素分泌增多,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玉米黃質是葉綠體中的一種葉黃素,其含量隨光照強度不同發生變化。當植物暴露在過強光照下時,玉米黃質將吸收的過剩光能直接轉化成熱能,以避免光合器官受到傷害。如圖是植物葉片吸收的光量與光合放氧量的關系,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光量為200和600時玉米黃質含量相同
B.光量為400和600時實際光合速率相同
C.光量為400時理論和實際產生ATP的量相同
D.光量為200時C3的還原速度小于光量50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有機物中不論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總物質的量一定,則完全燃燒時生成水的質量和消耗氧氣的質量不變的是( )
A.C3H8、C4H6B.C3H6、C4H6O
C.C2H2、C6H6D.CH4O、C3H4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細胞中的膜結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所示物質中含有鎂元素
B.圖中結構為葉綠體的內膜
C.圖中ATP的能量來自物質氧化分解
D.②和③物質的元素組成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蘇云金桿菌能產生具有殺蟲能力的毒素蛋白。下圖是轉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重組DNA形成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工程常用的三大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圖中①的DNA用Hind Ⅲ、BamH I完全酶切后,反應管中有______種DNA片段。
(3)假設圖中質粒上BamH I識別位點的堿基序列變為了另一種限制酶Bcl I識別位點的堿基序列,現用Bel I和Hind Ⅲ切割質粒,那么該圖中①的DNA右側還能選擇BamH I進行切割嗎?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若上述假設成立,并成功形成重組質粒,則重組質粒______。
A.既能被BamH I也能被Hind Ⅲ切開
B.能被BamH I但不能被Hind Ⅲ切開
C.既不能被BamH I也不能被Hind Ⅲ切開
D.能被Hind Ⅲ但不能被BamH I切開
(4)實際操作中最常用______法將重組質粒導入植物受體細胞。種植轉基因植物,它所攜帶的目的基因可能傳遞給非轉基因植物,造成基因污染。把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的______DNA中,就可以有效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