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圖中表示從樹突到細胞體到軸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經中樞。當手被尖銳的物體刺到時,先縮手后產生痛覺。對此生理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A.圖中A為感受器, E為效應器,痛覺在圖中的乙方框處形成
B.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D處的電位分布是膜內為正電位,膜外為負電位
C.圖中共有5個突觸,當手被尖銳的物體刺到發生縮手反射時,反射弧為A→B→C→D→E
D.由甲發出的傳出神經纖維末端釋放的神經遞質一定能引起乙的興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干擾素是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所產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組蛋白質。侵入細胞的病毒激活干擾素基因,合成干擾素。干擾素并不直接殺死病毒,而是刺激自身和周圍的細胞產生另一種能抑制病毒復制的蛋白質,從而抵抗感染。下面為干擾素抑制病毒復制圖解。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干擾素的產生需要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細胞器的參與
B. 干擾素是一類免疫活性物質,可由多種細胞產生
C. 抑制蛋白的產生體現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D. 病毒的復制只需要被感染細胞提供原料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如圖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圖中①③④合稱為突觸小體,是神經元樹突的末端
B.興奮由a傳至b的過程中,①膜外電流方向是a→b
C.③內的神經遞質只能經④釋放再作用于⑥
D.經④釋放的遞質必然引起N的興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人體在環境條件改變時,內環境中某種激素的含量變化。下列各項條件變化和激素對應正確的是
A.食物缺碘——生長激素
B.切除性腺——促性腺激素
C.飯后0.5h——胰高血糖素
D.溫度過高——甲狀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感染H1N1病毒后,神經-激素-免疫調節共同調節清除病毒的過程。
(1)當人感染H1N1病毒常發燒的原因是病毒產生的毒素或人體T淋巴細胞分泌的______改變了下丘腦中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最終使有關腺體分泌的______激素和腎上腺素的量增加,從而使產熱增加。
(2)感冒發燒時應多喝水,此時血漿滲透壓降低,刺激下丘腦中的______,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減少,使______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體外。
(3)當人精神狀態不好時(如焦慮、緊張),更易感染H1N1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______。
(4)從圖信息得到當人體受到焦慮緊張刺激時,興奮只能由大腦傳到下丘腦,再傳到垂體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發現多數抗旱性農作物能通過細胞代謝,產生一種代謝產物,調節根部細胞液的滲透壓,此代謝產物在葉肉細胞和莖部細胞中卻很難找到。
(1)這種代謝產物在莖部細胞和葉肉細胞中很難找到,而在根部細胞中卻能產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現有一抗旱植物,其體細胞內有一個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為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變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發生了________。研究得知與抗旱有關的代謝產物主要是糖類,該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狀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
(3)已知抗旱性(R)和多顆粒(D)屬顯性,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純合的旱敏多顆粒植株與純合的抗旱少顆粒植株雜交得到F1,F1自交:
①F2抗旱多顆粒植株中雙雜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從理論上講,F3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
(4)請設計一個快速育種方案,利用抗旱少顆粒(Rrdd)和旱敏多顆粒(rrDd)兩植物品種作親本,通過一次雜交,使后代個體全部都是抗旱多顆粒雜交種(RrDd),用文字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自噬通過溶酶體途徑對細胞內受損的蛋白質、細胞器或入侵的病原體進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溶酶體發揮作用主要依賴其內的多種水解酶
②溶酶體內的水解酶是由核糖體合成的
③細胞自噬過程需要依賴于生物膜的流動性
④溶酶體執行功能時伴隨其膜組分的更新
⑤溶酶體和高爾基體是具有單層膜的細胞器
⑥自噬體內降解前后的物質或結構都是廢物
⑦自噬體的形成可能與內質網等細胞器有關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其在晝夜節律(生物鐘)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發現。人體生物鐘機理如下圖所示,per基因的表達產物為PER蛋白,夜間PER蛋白積累到最大值后與TIM蛋白結合進入細胞核影響per基因的表達,白天PER蛋白降解,從而調控其濃度呈周期性變化,變化周期為24h。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晝夜節律的變化只與per基因的表達有關
B. 過程①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過程②③體現了核孔的選擇性
C. 過程③抑制了per基因的表達,屬于負反饋調節
D. 圖中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左到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確定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蛋白質的中間載體,科學家們做了如下研究。
(1)依據真核細胞中______位于細胞核內,而蛋白質合成在核糖體上這一事實,科學家推測存在某種“信使”分子,能將遺傳信息從細胞核攜帶到細胞質中。
(2)對于“信使”有兩種不同假說。假說一:核糖體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載體;假說二:另有一種RNA(稱為mRNA)作為遺傳信息傳遞的信使。若假說一成立,則細胞內應該有許多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體。若假說二成立,則mRNA應該與細胞內原有的______結合,并指導蛋白質合成。
(3)研究發現噬菌體侵染細菌后,細菌的蛋白質合成立即停止,轉而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在此過程中,細菌細胞內合成了新的噬菌體RNA。為確定新合成的噬菌體RNA是否為“信使”,科學家們進一步實驗。
①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為培養基中的氮源和碳源來培養細菌,細菌利用它們合成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經過若干代培養后,獲得具有“重”核糖體的“重”細菌。
②將這些“重”細菌轉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養基上培養,用噬菌體侵染這些細菌,該培養基中加入32P標記的______核糖核苷酸為作為原料,以標記所有新合成的噬菌體RNA。
③將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細菌進行密度梯度離心,結果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大腸桿菌被侵染后______(填“合成了”或“沒有合成”)新的核糖體,這一結果否定假說一。32P標記僅出現在離心管的______,說明______與“重”核糖體相結合,為假說二提供了證據。
(4)若要證明新合成的噬菌體RNA為“信使”,還需要進行兩組實驗,請選擇下列序號填入表格。
①將新合成的噬菌體RNA與細菌DNA混合
②將新合成的噬菌體RNA與噬菌體DNA混合
組別 | 實驗處理 | 預期結果 |
1 | ________ | 出現DNA-RNA雜交現象 |
2 | ________ | 不出現DNA-RNA雜交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數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數小
B. 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應選用②③
C. 若視野中有異物,移動裝片,異物不動,則異物位于③中
D. 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的調節順序: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移動標本→轉動細準焦螺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