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有一種遺傳病甲,是由常染色體上Aa、Bb兩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A、B同時存在時不患病,基因型均為AaBb夫婦,子代患病概率是或
.遺傳病乙為伴性遺傳,由另一對等位基因Cc控制。圖3中染色體內部的橫(或豎)線代表基因位點。根據下列兩個家庭的系譜圖,回答以下問題。
(1)甲病遺傳遵循______定律。
(2)乙病是______性遺傳,請將2號家庭Ⅱ3與乙病有關的基因標在圖3的位點上。______
(3)若1號家庭Ⅲ2患甲病的概率為,請將該家庭Ⅱ1與甲病有關的基因標在圖3中。2號家庭Ⅲ2患甲病概率為
,若1號家庭Ⅲ1與2號家庭Ⅲ1結婚,生女孩兩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生男孩兩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是田間大豆一晝夜CO2吸收或釋放速率的變化曲線,其中b時開始有光照;圖2是大豆一個葉肉細胞中的兩種細胞器間的聯系,其中①~⑥指結構或物質。請回答以下問題:
(1)圖1中a時形成的原因是______,此時圖2中的______(填名稱)參與該過程。
(2)圖2中的③代表物質是______,⑤代表物質是______。
(3)形成圖1中d時現象的原因是______,此時C3含量的變化是______。
(4)e時的光照強度是______(光飽和點,光補償點,零),此時葉肉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人員用樣方法調查了某地北點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種群數量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972年北點地梅種內斗爭程度較1975年低
B.1971年種子萌發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
C.統計種群密度時,應去掉采集數據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5年間該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甲乙兩圖提供信息,判斷下列幾種說法正確的是( )
A.調查種群密度時,如不適合用樣方法的,則只能用標志重捕法
B.若圖甲是某農業害蟲的個體數量變化,則種群數量應控制在A點
C.圖甲中B點的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和C點的相同
D.圖乙中捕食者和獵物的K值分別是P3和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是完成一次神經沖動的膜電位變化曲線。圖2是反射弧的模式圖,其中a、b是電極,c是靈敏電位計。請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提高細胞外Na濃度,則圖1中C點上移
B.圖1中A點之前和AC段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不同
C.刺激圖2中a處,c測得數據繪制的曲線形狀如圖1所示
D.刺激圖2中b處,乙收縮,則c中指針可發生偏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甲是某種初級消費者被引入某島嶼后的種群數量變化趨勢;圖乙是該種生物在某調查階段種群數量變化的λ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析圖甲可知,該島嶼上該種生物的環境容納量(K值)約為3000只
B.圖乙可知20年間該種群數量先增后減
C.分析圖乙可知,該調查階段中種群數量最多的年份是第20年
D.圖乙第15年時種群數量最少,可相當于圖甲1880年的種群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局部內環境示意圖。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①結構和②結構的細胞所處的具體內環境相同
B.長期缺乏蛋白質攝入會使c液減少
C.③中的有氧呼吸產物可參加體液調節
D.c液中可發生丙酮酸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為有效防止蝗災,應在a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密度
B.a-b段,該種群數量增長趨緩最主要原因是開始出現環境阻力
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
D.控制種群數量在d-e水平,有利于維持該地區生態系統穩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下丘腦通過垂體對機體部分器官的調節示意圖,其中A、B、C、D代表的是激素。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中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合成,由垂體釋放
B.圖中B是促甲狀腺激素,如果缺碘,該激素分泌量會減少
C.圖中A是生長激素,具有促進骨生長和蛋白質合成的作用
D.圖中D是促性腺激素,如大量口服雌性激素,卵巢會萎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與外界隔離的某島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a,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頻率為b,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女性中患紅綠色盲的比例為b2
B.正常女性中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比例為
C.男性中同時患兩種遺傳病的概率為a2b
D.正常人群中同時攜帶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