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探究果膠酶最適用量的實驗,敘述錯誤的是( )
A.配制不同濃度的果膠酶溶液,并在各組中加入等量的該溶液
B.實驗溫度為無關變量,要在相同的適宜溫度條件下進行實驗
C.用玻璃棒攪拌加酶的果泥 ,攪拌時間可以不相同
D.調節pH,使各組中的pH相同而且處于適宜狀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沒有抗生素的環境下,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很快會被不具抗藥性的細菌淘汰,而在有抗生素的環境里,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是絕對的幸存者。這說明
A. 突變是不定向的
B. 突變是隨機發生的
C. 突變的有害或有利取決于環境條件
D. 環境條件的變化對突變體都是有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正常情況下,人的血糖含量維持在90 mg/100 mL 左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運動初期,血糖濃度下降,是由于血糖進入細胞,通過呼吸產生乳酸、ATP造成的
B. 在1.8~4.5 min內,血糖濃度上升,這種變化滿足了運動時機體對能量的需求
C. 在4.5~5 min內,引起血糖濃度變化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D. 9 min后血糖逐漸恢復到運動前水平,這僅僅是激素調節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玫瑰精油能使人產生愉悅感,是制作高級香水的主要成分。下面是玫瑰精油的提取實驗,請回答:
(1)通常采用水蒸氣蒸餾的方法提取玫瑰精油,它是利用_________將揮發性較____(填“強”或“弱”)的玫瑰精油攜帶出來,形成油水混合物,其中簡便易行的是_______(填“水中”、“水上”或“水氣”)蒸餾的方法。
(2)蒸餾過程中需要控制蒸餾溫度和時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對初步得到的乳濁液進行如下處理:玫瑰精油與水的混合物較純凈的玫瑰精油。其中試劑A是______,裝置B是_________;加入試劑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過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更容易產生新的基因型
B. 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
C. 減數分裂過程中,DNA復制更容易發生差錯
D. 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基因重組產生了不同類型的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某溶液中維持正常活性的離體神經纖維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如圖顯示受刺激部位的膜電位變化趨勢(曲線1)和膜內鈉離子含量變化趨勢(曲線2),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 a~c所需的時間和c點膜電位數值的大小均由膜內Na+濃度決定
B. b、d兩點膜電位的數值均代表靜息電位
C. 曲線e~f段膜內鈉離子含量增多需要消耗能量
D. g點前后神經細胞膜內外始終存在離子的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克土樣被稀釋倍數為106,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為80,涂布平板時所用的稀釋液體積為0.1mL,則每千克樣品中的活菌數約為
A.8×108 B.8×109 C.8×1010 D.8×10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9世紀英國著名外科醫生貝爾和法國生理學家馬讓迪發現,動物的脊神經是由背根和腹根組成的(如圖所示),兩人進行如下實驗,研究背根和腹根的功能。
①分別電刺激每對脊神經根的腹根和背根均可引起動物同側后肢發生運動反應 ②在一對脊神經根的背根中央處剪斷(圖中甲箭頭所示)電刺激背根向中段B,動物后肢發生運動反應;電刺激背根外周段A,動物后肢不發生反應 ③在另一對脊神經根的腹根中央處剪斷(圖中乙箭頭所示),電刺激腹根向中段D,動物后肢不發生反應,電刺激腹根外周段C,動物后肢發生運動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通常要將實驗動物的腦破壞,保留脊髓,以排除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B. 實驗①的作用證明脊神經的背根、腹根結構完好,功能正常
C. 由②、③結果可知背根的功能是運動,腹根的功能是感受
D. 上述實驗可以看出組成一根神經的許多神經纖維之間的功能互不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 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發現,利用逆轉錄病毒將 Oct4 等 4 個關鍵基因導入已分化的體細胞中并表達,可使這個細胞成為類似干細胞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 細胞)。下圖為該技術在人體細胞中的實驗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由iPS 細胞產生其他種類細胞的過程稱為細胞分化
B. 利用患者的iPS 細胞對其自身受損器官進行修復,與傳統器官移植相比成功率更高
C. 目前iPS 細胞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有研究發現 iPS 細胞的增殖難以控制,即iPS 細胞具有衰老細胞的特征
D. 結合以上信息分析,iPS 細胞可能容易分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薩頓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假說的方法及初次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分別是( )
A. 假說—演繹法 薩頓的蝗蟲實驗
B. 類比推理 薩頓的蝗蟲實驗
C. 假說—演繹法 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
D. 類比推理 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