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體內有機物氧化分解的總過程中,完全在線粒體內進行的是( )
A.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B. 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H]
C. C6H12O62 C2H5OH(酒精)+2CO2+能量
D. 丙酮酸轉化成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是草原生態系統的部分能量流動示意圖,a、b、c表示流入各營養級生物的能量,d、e、f分別表示各營養級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圖乙是在調査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甲中若草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5×106kJ,那么鷹所獲得的能量為5c/a×106kJ
B. 圖乙中第9年調査鼠的年齡組成,最可能表現為衰退型
C. 由圖乙分析,第8年鼠的種群密度最低
D. 第16—20年鼠的種群數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859年,一位英格蘭農場主將歐洲兔帶到澳大利亞草原放養,后來對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極大威脅。生態專家先后采用引入狐貍(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進行防治,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A. 引入狐貍防治歐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貍捕食較多的袋鼠
B. 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歐洲兔但對袋鼠影響不大,原因是病毒的專性寄生
C. 0—y1年歐洲兔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y1年時為防治的最佳時間
D. 若調查中被標記的部分個體標志物脫落,則調查結果比實際值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9世紀初,一位學者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肯定了環境對物種變化的影響:經常使用的器官就會發達,不用就會退化;后天獲得的特性有可能遺傳下去,這位學者是
A. 胡克 B. 施萊登
C. 拉馬克 D. 達爾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實驗中應分別加入甲基綠和吡羅紅
B. 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C. 該實驗用口腔上皮細胞而不用葉肉細胞,是因為葉肉細胞不含RNA
D. 鹽酸有利于染色體中DNA與蛋白質分開,不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分別由基因A、a和D、d控制,圖一為兩種病的家系圖,圖二為Ⅱ10體細胞中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相關基因定位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B.Ⅱ6個體的基因型為aaXDXd
C.Ⅲ13個體是雜合子的概率為1/2
D.Ⅲ12與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為5/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要探究植物細胞外界溶液濃度與質壁分離的關系。
實驗假設:將黑藻葉片分別置于不同濃度蔗糖溶液中,其細胞失水量隨著外界溶液濃度的增大而增加。
設計實驗步驟:
①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別盛于培養皿中。
②從黑藻莖上取下葉片,用吸水紙吸干葉片表面的水分,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鐘。
③取出葉片制成裝片,顯微鏡下觀察,選取5個細胞測量其A、B值(如圖A為細胞的長度,B為原生質層的長度。)并計算B/A值(%)。該小組同學根據計算數據作如圖所示曲線。試
(1)為使該實驗更加嚴謹,需對該實驗如何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實驗每組選擇5個細胞進行測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觀察時,①處的顏色為___________。
(4)結果:隨著外界濃度增加,B/A值________,質壁分離程度__________;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種生物學效應與相關變量之間的關系曲線,對該曲線所反映的生物學過程或特點分析不正確的是
A. 若該曲線表示種群的增長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在ac時期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 若該曲線表示池塘水體中某重金屬污染物隨時間的含量變化,表明池塘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C. 若該曲線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某一器官所起作用的關系,那么bc段表示起抑制作用
D. 若X和Y分別表示某種環境中的兩個不同的生物種群,那么該曲線顯示X和Y為競爭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利用紫色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做實驗材料時可以觀察到紅色區域較大,主要位于細胞質中
B. 含RNA的區域被吡羅紅染色劑染成紅色
C. 含DNA的區域被甲基綠染色劑染成綠色
D. 實驗過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鏡下選擇染色均勻且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腐乳的制作”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 控制發酵溫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調味
B. 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 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質主要由細菌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