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豌豆的紅花與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A.a基因控制),現有一批基因型為AA與Aa的紅花豌豆,兩者的數量之比是3:1,自然狀態下其子代中基因型為AA.AA.aa的數量之比為
A. 1:2:1 B. 49:14:1 C. 13:2:1 D. 9: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用模型構建的方法研究某個種群數量的變化時,繪制出圖,圖中的
=某一年種群數量/一年前種群數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2008年2015年,種群數量先不變,然后增大,最后減少
B. 2008年2015年,該種群數量在2015年后期達到最大值
C. 根據圖中數據,不能確定相應環境對這個種群的最大容納量
D. 該圖直觀地反應出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是一種概念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蛋白質的相關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蛋白質含有兩條肽鏈
B. 形成該蛋白質時,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2268
C. 該蛋白質的R基上共有16個氨基
D. 構成該蛋白質的氨基酸共有142個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解紅松光合特性,研究人員對某良種基地的紅松進行光合指標日變化的相關測定,結果如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紅松凈光合速率日變化的主要環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
(2)在6點時紅松葉肉細胞中合成ATP的細胞器有______________。紅松體內一晝夜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是______________。
(3)結合圖1、圖2分析,1113點間紅松凈光合速率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此時間段,葉綠體中C5的含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
(4)從圖3可知,胞間CO2濃度在1216點間基本沒有變化,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17點后胞間CO2濃度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某些農作物栽培過程中,中午時段也會出現與紅松相似的現象。為緩解此現象,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一個家族白化病的遺傳系譜圖,6號和7號為同卵雙生,即由同一個受精卵發育成的兩個個體,8號和9號為異卵雙生(即由兩個受精卵分別發育成的個體),請據圖回答:
(1)控制白化病的遺傳因子是顯性還是隱性?________。
(2)若用A、a表示控制該相對性狀的一對遺傳因子,則3號、7號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號為純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9號為雜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4)7號和8號再生一個孩子有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如果6號和9號個體結婚,則他們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為________,若他們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有病,則再生一個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核基因p53是細胞的“基因組衛士”。當人體細胞DNA受損時,p53基因被激活,通過下圖所示相關途徑最終修復或清除受損DNA,從而保持細胞基因組的完整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DNA損傷為DNA雙鏈斷裂,則被破壞的化學鍵是_________,修復該斷裂DNA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2)圖中過程①發生的場所是____________,完成過程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過過程②合成IncRNA,進而影響過程①,這一調節機制屬于_______,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DNA分子受損時,p53蛋白既可啟動修復酶基因的表達,也能啟動P21基因的表達。啟動P21基因表達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以綿羊紅細胞刺激小鼠脾臟B淋巴細胞,再將后者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瘤細胞克隆群,由此篩選出的單克隆雜交瘤細胞所產生的抗體
A. 能識別綿羊整個紅細胞
B. 只識別綿羊紅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 能識別綿羊所有體細胞
D. 只識別綿羊所有體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DNA和RNA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徹底水解得到的終產物完全相同 B. 都可作為遺傳物質,攜帶遺傳信息
C. 含有RNA的細胞器一定含有DNA D. 含有DNA的生物一定含有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南通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小液流法”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實驗步驟和結果如下:
實驗步驟:
①配制具有一定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潔凈的帶塞試管,分成甲、乙兩組,每組試管依次編為16號。向甲、乙兩組相同編號的試管中加入相同濃度的蔗糖溶液4mL,迅速塞緊試管,備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葉片60片,隨機均分為6組,分別加入甲組的6支試管中,并塞緊試管。放置20min,期間多次搖動試管。再向甲組每支試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藍粉末(忽略對蔗糖濃度的影響),充分搖勻。
④將乙組蔗糖溶液搖勻,用彎頭毛細吸管從甲組試管中吸取少量藍色溶液,插入乙組相同編號試管內的溶液中部,從毛細吸管一端輕輕擠出1小滴藍色溶液(如下圖)。觀察藍色小滴的升降情況,并做好記錄。
實驗結果:
乙組試管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加入的蔗糖溶液濃度/molL-1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藍色小滴升降情況 | ↓ | ↓ | ↓ | ↑ | ↑ | ↑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中,裝有不同濃度蔗糖溶液的試管要及時塞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步驟③不同試管中加入的黑藻葉片的大小和數量要相同,這屬于對實驗_____________變量的控制。
(2)乙組試管1、2、3中藍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試管_____________中的藍色小滴。
(3)取出甲組6支試管中的黑藻葉片進行顯微觀察,可發現試管_____________中的黑藻葉片細胞內葉綠體分布最密集。
(4)根據實驗結果可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介于_____________之間。若要使估測結果更準確,則實驗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