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曲線增長(如圖中甲);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曲線增長(如圖中乙),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在d點之后
B.若此圖表示蝗蟲種群增長曲線,則蟲害的防治應在c點開始
C.一個物種引入新的地區后,開始一定呈“J”型增長
D.若此圖表示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增長率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小組探究不同光質對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請分析回答:
(1)在利用LED燈設置不同光質時,各組的光照強度應該 , 以避免光照強度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且有利于植物生長.
(2)藍光對葉綠素與類胡蘿卜素的合成分別起到作用.為了更好地驗證紅光對類胡蘿卜素的產生所起的作用,應在出苗后天,從分別經過處理的植株上選取葉齡相同、大小相似的等質量葉片進行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可以預測經過紅光處理的濾紙條上,自上而下第條色素帶會變窄.
(3)為了進一步探究光質對光能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小組測定并繪制出圖3.據圖可知從花生出苗后第天起,花生苗對紅光和藍光光能利益效率的差距在縮小.產生這個差異的原因是否因為葉綠素含量不同所導致? .
(4)從光合作用的生理過程分析,不同的光質主要影響花生幼苗葉肉細胞內葉綠體中形成的能力,進而影響葉綠體基質中對的還原,最終影響光合作用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有關神經興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靜息狀態時神經元細胞膜內外沒有離子進出
B. 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結合有特異性
C. 神級纖維的興奮部位,膜兩側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
D. 神經遞質經胞吐作用由突觸前膜釋放,進入突觸間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小組對某地兩個種群的數量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并研究 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所示(圖中Nt表示第t年的種群數量,Nt+l表示第t+l年的種群數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種群在0~t3段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B.乙種群在0~t1段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C.乙種群在t2時數量最少
D.甲種群在t3后數量相對穩定可能是生存條件得到了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人體免疫防御功能的三道防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人體的皮膚、黏膜和溶菌酶等殺菌物質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
B. 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免疫防線
C. 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人體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構成
D. 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免疫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艾滋病病人通常患惡性腫瘤而死是因為其免疫系統受損
B. 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有T細胞、B細胞、效應T細胞、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C. 胸腺缺失機體一定不能產生抗體
D. 吞噬細胞只在人體的第二道防線發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共同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任何一個物種都是單獨進化的
B. 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C. 生物與無機環境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D. 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構建均由35S啟動子驅動的CMO基因與BADH基因的植物雙基因表達載體,圖中標注了相關限制酶的酶切位點,35S表示啟動子及其方向.Nos表示終止子,hpt表示潮霉素抗性基因.請據圖分析回答:
(1)從功能上分析,35S是識別和結合的部位,Nos的功能主要是 .
(2)過程①應利用兩種限制酶切割,酶切后回收載體A的大片段和CMO基因片段,加入含有酶的緩沖液,獲得載體C.進而在過程②中,利用兩種限制酶切割載體C和載體D,獲得載體E.
(3)利用凍融法將載體E導入農桿菌中,制備成菌液LB.將無菌煙草葉片切成0.4cm2大小,加入到菌液LB中浸泡10min,以便 . 用無菌濾紙吸干葉片表面菌液,注入MS培養基,暗培養3d后轉入到含有的培養基中,篩選培養出含載體E的煙草若干株.
(4)利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發現呈陽性的煙草植株,再進一步利用抗原﹣抗體雜交方法檢測到均有表達的煙草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基因分離定律的幾組比例,能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 )
A. F2的表現型比例為3∶1 B. F1產生配子的比例為1∶1
C. F2基因型的比例為1∶2∶1 D. 測交后代的比例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