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圖為燕麥生長素濃度與作用的關系;乙圖為將一株燕麥幼苗水平放置,培養一段時間后的生長狀況,丙圖表示燕麥胚芽鞘.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乙中a、b兩點的生長素濃度都小于10﹣8(mol/L)
B.丙圖A段產生生長素,只能向B段極性運輸而不能橫向運輸
C.甲、乙圖示都說明了植物生長素具有兩重性
D.用兩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插條,都能生根,則最適濃度在這兩種濃度之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呼吸必須在酶的催化下進行
B.人體成熟紅細胞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C.線粒體是進行細胞呼吸的唯一場所
D.葉肉細胞在光照下不進行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抗凝血酶Ⅲ蛋白是一種血漿糖蛋白,臨床上主要用于血液性疾病的治療。凝乳酶是奶酪生產中的關鍵性酶。下列是生產這兩種酶的相關思路,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為通過培育轉基因奶牛獲得抗凝血酶Ⅲ蛋白的流程。
①圖中過程a指的是利用________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精卵,受體細胞不選用體細胞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胚胎移植前,需進行____________,目的是確定要培育的個體能產奶。
③可采用________法來鑒定牛奶中是否含有抗凝血酶Ⅲ蛋白。
(2)從牛胃液中分離得到的凝乳酶以其催化能力強而被廣泛應用,研究人員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將編碼該酶的基因轉移到了微生物細胞中。
①從牛胃細胞中提取mRNA,再通過________形成cDNA。以此cDNA為模板通過PCR擴增目的基因,有時需要在引物的5′端設計________(填“限制酶”、“DNA連接酶”或“RNA聚合酶”)識別序列,以便構建重組DNA分子。
②為提高重組DNA分子的比例,在構建重組DNA分子(如圖2所示)時最好選用______________作限制酶。
③經研究發現,如果將該凝乳酶的第20位和24位氨基酸變為半胱氨酸,則其催化能力將提高2倍。現已知通過蛋白質工程可生產高效凝乳酶,請寫出有關制備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態學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
B.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C.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D.種群是指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個體的集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真核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細胞凋亡過程中有基因表達
B. 有絲分裂過程中,可能發生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
C. 細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D. 細胞生長過程中,物質運輸效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無機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體內缺少鐵元素,血紅蛋白不能合成
B. Mg2+是葉綠素的成分之一,缺Mg2+影響光合作用
C. 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構成骨骼、牙齒
D. 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量易引起人體肌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水稻光合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進人葉綠體的CO2不能被還原氫直接還原
B.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C.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C02
D.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是通過影響酶的活性實現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核酸由 C 、H 、O 、N 、P 等元素組成
B. 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
C. 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 DNA 和 RNA
D. 核酸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馬鈴薯是種植廣泛的農作物,病毒侵染后導致產量大幅下降,培育脫毒的馬鈴薯品種是提高產量的有效方法。請分析并回答。
(1)馬鈴薯莖尖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因此可將馬鈴薯莖尖接種在培養基中,經過人工培養獲得脫毒苗。培養基中添加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稱),誘導離體細胞經過________和________完成組織培養過程,從而形成脫毒苗。為監控脫毒苗的質量,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檢測病毒的蛋白質。
(2)研究人員研究了莖尖外植體大小對幼苗的成苗率和脫毒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
實驗結果表明,莖尖越小,________________,因此馬鈴薯脫毒培養中莖尖外植體的適宜大小為________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