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命科學研究方法或手段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制備細胞膜:低滲離心
B. 分離細胞器:差速離心
C. 用泡沫塑料、紙板等材料制作細胞模型:構建概念模型
D. 探究分泌蛋白合成運輸過程:同位素標記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研究2個新育品種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員分別測定了新育品種與原種(對照)葉片的凈光合速率、蛋白質含量和葉綠素含量,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的凈光合速率是采用葉齡一致的葉片,在______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得的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______的釋放量。
(2)光合作用過程中,CO2與C5結合生成________,消耗的C5由________經過一系列反應再生。
(3)由圖可知,P1的葉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強,推斷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葉綠素含量較高,可以產生更多的________;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質含量較高,含有更多的________。
(4)栽培以后,P2植株干重顯著大于對照,但籽實的產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血紅蛋白由兩條 α 鏈、兩條 β 鏈共 4 條多肽鏈構成,每條 α 鏈含有 141 個氨基酸,每條 β 鏈含 有 146 個氨基酸,血紅蛋白中肽鍵數目為
A. 570 個 B. 571 個 C. 573 個 D. 574 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1是測量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的裝置,圖2是測得的膜電位變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1中A能測出靜息電位的大小,相當于圖2中A點的電位
B.若細胞外Ne+濃度適當升高,在適宜條件刺激下圖2中C點會上移
C.神經纖維的狀態由A轉變為B的過程中,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
D.若抑制該圖中細胞的呼吸作用,不會影響神經興奮的傳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曲線表示某植物在恒溫25 ℃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圖。試回答:
(1)Y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 ℃和30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30 ℃,圖甲曲線中X點將向________移動,Y點將向________移動,Z點將向________移動。
(2)25 ℃時,Y點和Z點時,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如果W光照強度下,CO2的供應充足,則此時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利用圖乙裝置來探究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實驗中,若在燈與廣口瓶之間放一隔熱裝置(假設對透光性無影響),這時我們可用這個裝置來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其中________是自變量。若實驗中每隔15 min改變一次廣口瓶與燈之間的距離,隨著時間與距離的增加,氣泡產生速率下降,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A. DNA是遺傳物質,RNA不是遺傳物質
B. DNA含有堿基T,RNA不含有
C. DNA含有脫氧核苷酸,RNA不含有
D. DNA和RNA徹底水解的產物都有堿基A、C、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四種不同微生物的比較結果,正確的是
選項 | 微生物 | 光合作用 | 孢子生殖 | 染色質 | 青霉素抑制作用 |
A | 藍細菌 | 是 | 是 | 無 | 有 |
B | 酵母菌 | 否 | 否 | 有 | 無 |
C | 產甲烷細菌 | 否 | 是 | 無 | 有 |
D | 黏菌 | 否 | 是 | 有 | 無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豌豆的圓粒對皺粒是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用圓粒和皺粒豌豆雜交,從理論上計算,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出現的比例是( )
A.1∶0或1∶1 B.1∶1或1∶2∶1
C.1∶2∶1或3∶1 D.1∶0或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某豌豆細胞內的一條染色體及相應的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豌豆雜交實驗中必須父本去雄,母本去雌
B. 如該染色體發生過基因突變,則說明該豌豆為純合子
C. 若該染色體發生過交叉互換,則說明該豌豆為雜合子
D. 此染色體上的A基因與a基因互為一對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