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植株置于密閉的玻璃罩內,假設玻璃罩內植物的生理狀態、所處的環境因素都與自然環境中相同。用CO2濃度測量儀測玻璃罩內CO2濃度的變化,繪制成如圖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若D點和H點的溫度相等,則D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H點的光合作用速率
B.D點前和H點后的光合作用,所需ATP和[H]可以來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C.FG段CO2濃度下降不明顯,可能是因為氣孔關閉,葉片對CO2的吸收減少
D.0點~24點,H點對應時刻CO2濃度最低,說明此時植物有機物的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研究光反應中ATP產生的原理,有科學家進行如下實驗:將葉綠體類囊體置于pH為4的琥珀酸溶液后,琥珀酸進入類囊體腔,腔內的pH下降為4;然后把懸浮液的pH迅速上升為8,此時類囊體內pH為4,類囊體外pH為8,在有ADP和Pi存在時類囊體生成ATP,對實驗條件和結論分析正確的是
A.應在黑暗中進行,結果表明:H+能通過自由擴散進出類囊體膜
B.應在光照下進行,結果支持:合成ATP的能量直接來自色素吸收的光能
C.應在黑暗中進行,結果支持:光反應使類囊體內外產生H+濃度差,推動ATP合成
D.應在光照下進行,結果表明:光反應產生的[H]參與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麥的穗發芽影響其產量和品質。某地引種的紅粒小麥的穗發芽率明顯低于當地白粒小麥。為探究淀粉酶活性與穗發芽率的關系,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取穗發芽時間相同、質量相等的紅、白粒小麥種子,分別加蒸餾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實驗。實驗分組、步驟及結果如下:
步驟①中加入的C是 ,步驟②中加緩沖液的目的是 。顯色結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較低的品種是 ;據此推測:淀粉酶活性越低,穗發芽率越 。若步驟③中的淀粉溶液濃度適當減小,為保持顯色結果不變,則保溫時間應 。
(2)小麥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為進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發芽率差異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X處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顯色結果為紅粒管顏色 白粒管(填“深于”、“淺于”或“無明顯差異”),且Ⅱ中的顯色結果為紅粒管顏色 白粒管(填“深于”、“淺于”或“無明顯差異”),則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這兩種小麥穗發芽率差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只棕色的猛犸是動畫片《冰川時代3》的主角。但科學家對猛犸的毛色提出質疑,科學家從4.3萬年前的猛犸骨骼中提取到某物質,發現猛犸可能是一身金毛,該物質最可能是( )
A. 氨基酸 B. 蛋白質
C. DNA D. 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由15N標記的DNA分子,放在沒有標記的環境中培養,復制4次后標記的DNA分子占DNA分子總數的
A. 1/4 B. 1/8 C. 1/16 D. 1/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與細胞癌變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癌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了變化,形態發生改變
B. 癌細胞的核仁較大,核糖體的數量明顯增多
C. 癌細胞是動物體內具有自養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細胞
D. 原癌基因屬于正常基因,能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體細胞發生突變,一定不能傳遞給后代
B. 基因突變可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不同時期
C. 若沒有外界誘發因素的作用,生物不會發生基因突變
D. 基因突變是指mRNA上的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些生理活動會導致細胞內ADP的含量增加
①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K+
②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
③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④甘油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細胞分化使細胞趨向專門化,細胞種類增多
B. 胚胎細胞中存在與細胞凋亡有關的基因
C. 物質運輸效率隨細胞的生長而降低
D. 衰老細胞的細胞核體積減小,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