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表示萌發的小麥種子中可能發生的相關生理過程,A~E表示物質,①~④表示過程。圖2的實驗裝置用來探究消毒過的小麥種子在萌發過程中的細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為種子細胞呼吸過程中的唯一底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產生物質B的過程②和④的酶分別存在于細胞的_______、_______;物質C、D、E的名稱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1中細胞呼吸的中間代謝過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釋放,其中釋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號)。
(3)圖2實驗裝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狀濾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裝置甲中,清水中放置筒狀濾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實驗后,乙裝置的墨滴左移,甲裝置的墨滴不動,則小麥種子萌發的過程中進行的細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若實驗后,乙裝置的墨滴左移,甲裝置的墨滴右移,則小麥種子萌發的過程中進行的細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校正裝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體積變化,還應設置對照裝置。對照裝置應如何設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和圖乙分別代表細胞中某一生理過程,圖丙和圖丁分別代表與此有關物質的局部結構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甲圖代表的過程與丁圖⑤的形成有關,則A代表的物質是通過乙圖過程合成的
B.乙圖中的①和丙圖的結構不同,乙圖中的④和丁圖中的④含義也不同
C.丙圖中的虛線,不會出現在乙圖的③中
D.如果用35S標記某種氨基酸,35S會出現在乙圖中④和丁圖中④所對應的結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養殖場飼養的紅眼鵪鶉種群中,偶然發現一只褐眼個體,長大后發現是雌性
(ZW)。為了解該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者用紅眼雄性個體與之交配,F1均為紅眼,雌雄比例1:1。F1雌雄個體交配得到的F2中出現褐眼個體,且均為雌性。
(1)褐眼為 性性狀,判斷依據是 。
(2) 推測控制褐眼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判斷依據是 。
(3)若要獲得能夠穩定遺傳的褐眼群體,必須得到 個體,獲得的方法是 。
(4)設計實驗證明上述(2)的推測成立,寫出遺傳圖解(相關基因用A、a表示),并用文字說明對實驗結果的預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不同濃度的藥物X處理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若干天后,分別制片觀察統計有絲分裂指數[有絲分裂指數(%)=分裂期細胞數/觀察細胞數× 100%],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高濃度的藥物X促進根尖分生區細胞有絲分裂
B.制作裝片過程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劑,防止染色過深
C.藥物X濃度為0時有絲分裂指數只有10%,是由于大多數細胞處于分裂間期
D.細胞分裂間期開始時與分裂結束時相比,物質運輸效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EPO是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英文簡稱,是一種激素樣物質,可促進體內新紅細胞生成。人類已可通過基因工程合成EPO基因,并采用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表達系統來獲取產物。其過程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人體組織中提取EPO的mRNA,通過逆轉錄得到 ,再通過PCR技術獲得大量EPO基因。
(2)供體母鼠通常情況下每次排卵8~12枚,為使其超數排卵,需注射 激素以排出更多的卵子,培養到 時期與獲能的精子相遇時,精子首先發生 反應,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帶,完成體外受精。
(3)①過程構成了基因表達載體,內部包括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中 能驅動基因的轉錄。
(4)采用 技術,將重組表達載體導入小鼠受精卵中,將受精卵移入發育培養液中繼續培養。培養液成分除一些無機鹽和有機鹽類外,還需添加 、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營養成分,以及血清(血漿)等物質。
(5)當胚胎發育至 時期,向受體移植,為獲得更多個轉基因胚胎,要將 均等切割,否則會影響分割后胚胎的恢復和進一步發育。此外,移植前需對已成功轉入目的基因的胚胎進行 。
(6)若想檢驗轉基因倉鼠是否成功表達EPO,可以采用 技術對血液來進行檢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調查小組的同學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種群數量的變化圖,據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第1~5年間種群呈“J”型增長 B.第20~30年間種群增長率為0
C.到30年時種群的數量最大 D.第15~20年間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