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16. 下圖表示將綿羊引入某個島嶼后的數量變化情況,對此敘述正確的是( )
A.綿羊種群的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變
B.綿羊數量達到K/2時,綿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長速率最快
C.種群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這是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的體現
D.綿羊數量達到K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5. 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演替至森林階段時,群落中還可能找到苔蘚、灌木階段的植物種群
B.某坡地發生山崩,一段時間后,出現了新的生物群落,屬于初生演替
C.草本階段多種昆蟲進入,不會影響群落對環境變化的調節能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內部變化,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4. 如圖是某種兔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第3年時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兔種群的密度,第一次捕獲50只全部標志后釋放,一個月后進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獲中,未標志的有60只、標志的有20只。估算該兔種群在這個環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3. 如圖為某天鵝種群數量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若不考慮遷入和遷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其棲息環境,可使K值提高
B.對該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可以采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C.bc段種群增長速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比較曲線Y與曲線X表明自然狀態下種群無法超出理想狀態下的最大增長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2. 下圖是“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裝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氣流通
B.B裝置通常用于對體型較小的土壤動物進行采集
C.A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趨光、避高溫、趨濕的習性采集
D.用B裝置采集的土壤動物可以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1. 將兩種倉庫害蟲擬谷盜和鋸谷盜共同飼養于面粉中,二者數量變化如圖所示。據實驗判斷,正確的是( )
A.擬谷盜種群增長率的最大值出現在第50天以后
B.擬谷盜種群似“S”型增長,其增長受種內斗爭因素制約
C.擬谷盜種群和鋸谷盜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
D.擬谷盜種群和鋸谷盜種群為捕食關系,因此擬谷盜必須依賴于鋸谷盜種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0.早在宋代,我國就產生了四大家魚混養技術。下圖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魚及其食物的分布,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四大家魚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層現象
B.此圖表明四種魚類在能量流動上的關系為:鰱魚→鳙魚→青魚
C.鰱魚和鳙魚、青魚和草魚在混合放養時都是共生關系
D.若浮游動物大量死亡,鰱魚數量將以J型曲線持續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9.右圖示某種小型淡水魚遷入新的湖泊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根據該曲線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t3時該種小型淡水魚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B.t4時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環境中逐漸消失
C.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的環境中呈S型增長
D.該種魚在新湖泊中的環境容納量約為t2時該魚數量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8.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確的是( )
A.田鼠在被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統計得到的種群密度比實際數值要低
B.對培養液中酵母菌進行計數采用的是抽樣檢測法
C.對土壤小動物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時,不能采用標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樣方法
D.某同學決定以校園內的池塘為對象進行物種豐富度調查,應在同一水層取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7.關于右圖中種群數量變化說法錯誤的是( )
A.種群J型曲線只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出現
B.種群S型增長過程中,在達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長
C.自然狀態下種群數量達到600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為0
D.環境條件變化時,種群的K值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