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兩段材料:
I.關于線粒體等細胞器的起源有真核生物的內共生起源假說:大約在15億年以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原始真核細胞,先后吞并了幾種原核生物(例如細菌和藍藻),由于后者沒有被分解消化,它們從寄生逐漸過渡到共生,成為宿主細胞里面的細胞器.例如被吞噬的好氧細菌成為了線粒體,而被吞噬的藍藻成為了葉綠體.
Ⅱ.Donal Parsons最先建立了分離線粒體外膜、內膜和其他組分的方法.首先將線粒體放在低滲溶液中吸水漲破外膜,離心后可以將外膜與線粒體質(包括線粒體內膜和線粒體基質)分開.去垢劑可以破壞線粒體內膜,釋放基質,破裂的內膜可以重新閉合成小泡,離心后可以進一步將二者分開.
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下研究支持內共生假說的有
(選填字母)
A.對玉米葉綠體rRNA的研究發現,與細菌相似而與玉米細胞質基質中的不同
B.葉綠體中許多代謝途徑與藍藻相似而與細胞質不同
C.線粒體在真核細胞中普遍存在
D.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含有DNA,能自我復制,并具有雙層膜
(2)根據內共生假說,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外膜最可能來源于
.
(3)已知氯霉素能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質的合成,現用氯霉素分別處理線粒體中的核糖體和真核生物細胞質中的核糖體,根據內共生假說預測實驗結果
.
(4)線粒體基質中沒有下列哪種或哪些化學成分
(填編號).
A.水 B.丙酮酸 C.核苷酸 D.葡萄糖 E.ADP F.蛋白質
(5)資料Ⅱ中分離得到的內膜小泡能夠合成ATP.實驗發現,內膜小泡上含有一種F
1顆粒,用尿素破壞內膜小泡后,離心將F
1顆粒與小泡分開,發現內膜小泡合成ATP的功能消失.實驗結果說明F
1顆粒可能含有與ATP合成有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