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靜息電位的形成可能與膜上的b物質有關 |
B、在c處給一適宜刺激時,大量鈉離子將從下往上流引起膜電位變化 |
C、假設這是突觸前膜,則突觸間隙位于圖示膜的上部 |
D、假設這是突觸后膜,則興奮經過此處時的信號轉換是:化學信號→電信號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鴨胚細胞的分化過程是可逆的 |
B、鴨胚細胞的分化過程是受基因調控的 |
C、鴨胚細胞與雞細胞發生了融合 |
D、鴨胚細胞的DNA進入了雞胚細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青霉素能抑制乳酸菌、酵母菌和支原體等微生物的繁殖 |
B、能發生堿基互補配對行為的細胞結構有細胞核、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 |
C、破壞玉米根尖分生區細胞中的高爾基體將可能產生多核細胞 |
D、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而獲得的雜種細胞具有分化成完整植株的潛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0~50min,細胞內無β-半乳糖苷酶基因 |
B、50~100min,細胞內無分解葡萄糖的酶 |
C、培養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時存在時,β-半乳糖苷酶基因開始表達 |
D、培養基中葡萄糖缺乏時,β-半乳糖苷酶基因開始表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用32P標記一個噬菌體,侵染未標記32P的大腸桿菌并繁殖n代后,含32P的噬菌體占所有噬菌體的比例是2/2n |
B、用14C標記的CO2進入植物葉肉細胞,有光條件下,葉綠體合成的含14C的產物全部在線粒體徹底氧化分解 |
C、用3H標記氨基酸,在豚鼠的胰腺細胞中可檢測到放射性物質依次出現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后經細胞膜出細胞 |
D、用15N標記尿嘧啶,在植物葉肉細胞中可檢測到放射性物質出現在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細胞核等結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 |
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 |
C、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
D、進化是在生物個體中實現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基因重組引起性狀分離 |
B、隱性基因突變成為顯性基因 |
C、環境引起性狀變異 |
D、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發生了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每組中,后者量的變化結果,將作為信息直接調節前者量的變化 |
B、每組中,若前者量增加都有可能引起后者的量相應地增加 |
C、均屬于負反饋調節 |
D、每組中,后者是影響前者量的變化的唯一因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