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染色體的組成 | B. | 染色體是否存在染色單體 | ||
C. | 有無同源染色體 | D. | 聯會和四分體 |
分析 精子的形成過程:
(1)精原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初級精母細胞;
(2)初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兩種次級精母細胞;
(3)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精細胞;
(4)精細胞經過變形→精子.
解答 解:A、無論是初級精母細胞和次級精母細胞,染色體組成相同,都主要是DNA和蛋白質,A錯誤;
B、初級精母細胞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次級精母細胞的前期、中期也含有染色單體,B錯誤;
C、初級精母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次級精母細胞不含有同源染色體,C正確;
D、初級精母細胞會出現聯會和四分體等現象,次級精母細胞不會,D正確.
故選:CD.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的減數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精子的形成過程,能根據題干要求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是有一定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 |
B. | 基因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
C. | 基因通過轉錄和翻譯直接或間接地控制生物的性狀 | |
D. | 基因中脫氧核糖與磷酸的交替連接中儲存著遺傳信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摩爾根在研究果蠅雜交實驗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 |
B. | 貝爾納認為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 |
C. | 沃泰默通過稀鹽酸和胰腺分泌的相關實驗發現了激素調節 | |
D. | 沃森和克里克發現A=T,C=G,并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突變是定向的 | |
B. | 突變的有害或有利取決于環境條件 | |
C. | 突變頻率高 | |
D. | 環境條件的變化對突變體都是有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蛋白質、核酸、脂肪 | B. | 核酸、蛋白質、糖類 | ||
C. | 核酸、脂肪、糖類、 | D. | 蛋白質、核酸、糖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