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巖羊集中棲居的地方,種群密度居世界之首。在保護區的每一個溝道里,幾十只、上百只的成群巖羊經常可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調查保護區中巖羊的種群密度,研究人員在1k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12只巖羊,放歸后,第二次捕獲10只,其中有標記的7只,則該種群密度是 只/km2。若有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 (偏小/偏大)。以上調查巖羊種群密度的方法稱為 。
(2)巖羊是恒溫動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2%左右用于自身的 ,大多數在呼吸作用中以 的形式散失。
(3)巖羊的天敵能夠依據巖羊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巖羊同樣也能夠依據天敵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可見,信息傳遞能夠調節 ,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受到輕度污染后很快恢復原樣,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其基礎是 調節。
(8分)
(1)17 (1分) 偏大(1分) 標志重捕法(1分)
(2)生長、發育和繁殖(1分) 熱能 (1分)
(3)種間關系(1分)
(4)自我調節能力(1分) 負反饋調節或反饋調節(1分)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標志重捕法可知,該種群的種群密度=(12×10)/7=17只km2;若有標志物脫落,將會使第二次捕獲的帶有標志的個體數減少,即公式中分母減小,故將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大;以上方法稱為標志重捕法。
(2)根據能量流動規律,每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都是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另外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3)巖羊和其天敵通過氣味這種化學信息調節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自然保護區受到輕度污染后恢復原樣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其基礎是反饋調節。
考點:本題考查種群密度的計算、生態系統的功能及穩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