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1)、(2)兩小題
(1)取生長狀態相同的兩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兩種培養液中,
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甲組用A培養液,乙組用B培養液。
①若干天后發現,兩組番茄苗下部葉片顏色不同,甲組呈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組呈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表示有,-表示無)
②為了證明發生此現象的原因,分別取兩組不同顏色的等量葉片提取、分離葉綠體色素。層析結果表明,兩組葉片的類胡蘿卜素顏色相同,但是乙組葉綠素的顏色比甲組的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該實驗采用的方法可用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擬谷盜是危害糧食的一類昆蟲,現將甲、乙兩種擬谷盜等量混養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同種面粉中。培養一段時間后,分別統計兩種擬谷盜種群的數量(以兩種擬谷盜數量總和為100%),結果如下表:
環境條件 | 甲擬谷盜(%) | 乙擬谷盜 (%) |
濕熱 | 100 | 0 |
干熱 | 10 | 90 |
濕溫 | 86 | 14 |
干溫 | 13 | 87 |
濕冷 | 31 | 69 |
干冷 | 0 | 100 |
①根據上表數據,在下面提供的坐標中繪制濕冷、干溫條件下擬谷盜數量百分比的柱形圖。
②甲擬谷盜與乙擬谷盜兩個種群之間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
③在本實驗中,引起兩種擬谷盜種群數量變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④從實驗中可看出,在同一環境條件下兩種擬谷盜種群的數量變化不同,表明物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試回答下列(1)~(2)題。
(1)在一些性狀的遺傳中,具有某種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發育,導致后代中不存在該基因型的個體,從而使性狀的分離比例發生變化。小鼠毛色的遺傳就是一個例子。
一個研究小組,經大量重復實驗,在小鼠毛色遺傳的研究中發現:
A.黑色鼠與黑色鼠雜交,后代全部為黑色鼠。
B.黃色鼠與黃色鼠雜交,后代中黃色鼠與黑色鼠的比例為2:1
C.黃色鼠與黑色鼠雜交,后代中黃色鼠與黑色鼠的比例為1:1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控制毛色的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表示)
①黃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
②推測不能完成胚胎發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
③寫出上述B、C兩個雜交組合的遺傳圖解。
(2)回答下列問題:
①真核生物基因的編碼區中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稱為___,不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稱為_____。
②一般來說,如果你知道了某真核生物的一條多肽鏈的氨基酸序列,你能否確定其基因編碼區的DNA序列?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06重慶卷)(21分)請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題:
(1)甲病是一種伴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為Xb),乙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病(致病基因為r)。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下一個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則這對夫婦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們再生育一個孩子,該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時患甲、乙兩種病的孩子的性別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癥是新生兒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遺傳病。患兒由于缺少顯性基因H,導致體內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使來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謝途徑轉變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造成患兒神經系統損害。目前防治這種疾病的有效方法是盡早采用食療法,即給予患兒低苯丙氨酸飲食。
①請根據以上知識補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過多”、“缺乏”表示):
患兒 | 體內苯丙酮酸含量 | 體內苯丙氨酸羥化酶含量 | 基因型 |
食療前 |
|
|
|
食療后 | 正常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江蘇省鹽城中學2010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請回答下列(1)、(2)小題。
(1)已知放線菌素D是RNA合成抑制劑。右圖是根據海膽受精卵在有放線菌素D和無放線菌素D存在情況下培養時,對14C標記的纈氨酸參與蛋白質合成的實驗結果繪制的曲線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①直接參與將14C—纈氨酸摻入新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是 ,該過程在生物學上
稱為 ,所依賴的模板是 分子,合成該分子所需要的原料是 。
②從受精開始到10小時之內,蛋白質合成所依賴的模板分子的來源是 。(從下圖四個選項中選擇,用字母代表)
A.未受精卵原有的 | B.受精卵新合成的 | C.精子提供的 | D.無法確定 |
| 細胞總DNA | 細胞總RNA |
| 輸卵細胞成紅細胞胰島細胞 | 輸卵管細胞成紅細胞胰島細胞 |
卵清蛋白基因 | + + + | + - - |
β珠蛋白基因 | + + + | - + - |
胰島素基因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河北省高二下學期一調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列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有關圖例,回答相關問題。
上圖一為該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根據圖一回答下列(1)~(2)小題。
(1)碳經②的傳遞形式主要是 。參與過程④的生物呼吸作用類型是 。
(2)圖中碳從無機環境中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是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進入無機環境的途徑有圖中的 過程。
上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根據圖二回答下列(3)~(5)小題。
(3)圖示食物網中共有食物鏈 條,鷹與狐貍的關系是 。
(4)圖中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陽能總量,E1、E2、E3分別表示流入牲畜、昆蟲、鼠的能量。則該食物網中由第一營養級傳遞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可表示為 。
(5)假如鷹的食物1/4來自食蟲鳥,1/2來自鼠、1/4來自狐貍,則鷹的能量增加100 kJ,牧草提供的能量最少為 kJ。
上圖三表示調查小組同學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物種種群數量的變化圖,回答第(6)小題。
(6)該種群在1~20年中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間種群的增長速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江蘇省2010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請回答下列(1)、(2)小題。
(1)已知放線菌素D是RNA合成抑制劑。右圖是根據海膽受精卵在有放線菌素D和無放線菌素D存在情況下培養時,對14C標記的纈氨酸參與蛋白質合成的實驗結果繪制的曲線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①直接參與將14C—纈氨酸摻入新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是 ,該過程在生物學上
稱為 ,所依賴的模板是 分子,合成該分子所需要的原料是 。
②從受精開始到10小時之內,蛋白質合成所依賴的模板分子的來源是 。(從下圖四個選項中選擇,用字母代表)
A.未受精卵原有的 B.受精卵新合成的 C.精子提供的 D.無法確定
③受精10小時以后,海膽細胞內新合成蛋白質所依賴的模板主要是 (答案從上小題四個選項中選擇,用字母代表),作出此判斷的依據是
。
(2)雞的輸卵管細胞合成卵清蛋白,成紅細胞合成β珠蛋白,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這些細胞都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因此早期人們推測細胞的這種分化是由于在發育過程中遺傳物質的選擇性丟失所致。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起來后,科學工作者用編碼上述三種蛋白的基因分別作探針,對三種細胞中提取的總DNA的限制性內切酶的酶切片段和三種細胞的總RNA分別作分子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
|
細胞總DNA |
細胞總RNA |
|
輸卵細胞 成紅細胞 胰島細胞 |
輸卵管細胞 成紅細胞 胰島細胞 |
卵清蛋白基因 |
+ + + |
+ - - |
β珠蛋白基因 |
+ + + |
- + - |
胰島素基因 |
+ + + |
- - + |
注:“+”陽性結果(表示雜交過程中有雜合雙鏈)
“-”陰性結果(表示雜交過程中有游離的單鏈)
①上述實驗結果說明:早期人們認為細胞的分化是由于在發育過程中遺傳物質的選擇性丟失所致,據此實驗,你認為這種推測 (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而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合成不同的蛋白質是 的結果。同一生物不同類型的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結構,各自執行特定的生理功能,其直接原因主要是由 分子決定的,可以說這類分子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
②卵清蛋白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必需氨基酸。為開辟的食物來源,除了從日常禽蛋類食物中獲取,還有望通過生物工程中的 和 利用大腸桿菌或酵母菌生產大量的卵清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