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表示已知某水稻基因型為AaBb,取其花藥通過無菌操作,接入試管后在一定條件下形成試管苗的培育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愈傷組織是花粉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后形成的不規則的細胞團
B. 愈傷組織的形成必須從培養基中獲得水、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等營養
C. 為促進花粉細胞分裂生長,在培養基中應加入適宜濃度的生長素等激素
D. 試管苗可能出現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水稻是重要的農作物,科學育種能改良水稻性狀,提高產量。甲硫磺酸乙酯(EMS )能使鳥嘌呤(G)變為7 - 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 序列中G-C 對轉換成G-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 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過選育可獲得株高、抗病、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
(1)下圖表示水稻一個基因片段的部分堿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處理水稻種子后,該DNA序列中所有鳥嘌呤(G)均變為7 -乙基鳥嘌呤。請在答題卡相應方框的空白處,繪出該基因片段經復制后所形成的兩個DNA分子(片段)的堿基序列。
(2)用EMS浸泡種子是為了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某一性狀出現多種變異類型,說明變異具有 ▲ 。水稻矮稈是一種優良性狀,某純種高稈水稻種子經EMS 溶液浸泡處理,種植后植株仍表現為高稈,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矮稈植株。請簡述該矮稈植株形成的原因 ▲ 。
(3)已知水稻的抗病(B)對不抗病(b)為顯性,假定現有三個水稻純合品種:矮稈易染病、高稈易染病、高稈抗病(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用A、a表示)。請你選用其中的親本在較短時間內選育出矮稈抗病的新品種,用遺傳圖解表示選育過程,并作簡要說明。
(4)如果你選育的矮稈抗病的新品種在生產上使用多年后,有少數植株表現為高稈,另有少數植株表現為不抗病,你應采取何種方法,去除這兩種類型的植株,使后代一致表現矮稈抗病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7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序列中G—C對轉換成A—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親本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過選育可獲得株高、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圖表示水稻一個基因片段的部分堿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處理水稻種子后,該DNA序列中所有鳥嘌呤(G)的N位置上均帶有了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請在答題卡相應方框的空白處,繪出經過一次DNA復制后所形成的兩個DNA分子(片段)的堿基序列。
|
(2)水稻矮桿是一種優良性狀。某純種高稈水稻種子經EMS溶液浸泡處理后仍表現為高桿,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矮桿植株。請簡述該矮桿植株形成的過程 。
(3)某水稻品種經處理后光反應酶的活性顯著提高,這可能與相關基因突變有關。在葉肉細胞內控制光反應酶的相關基因可能分布于 (填細胞結構名稱)中。
(4)已知水稻的穗形受兩對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并表現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應,即:基因型為Sd1_Sd2_的植株表現為大穗,基因型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現為中穗,而基因型為sd1sd1sd2sd2的植株則表現為小穗。某小穗水稻種子經EMS處理后,表現為大穗。為了獲得穩定遺傳的大穗品種,下一步應該采取的方法可以是 。
(5)實驗表明,某些水稻種子經甲磺酸乙酯(EMS)處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堿基對轉換成A—T堿基對,但性狀沒有發生改變,其可能的原因有
(至少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10屆高三教學情況調查(一)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7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序列中G—C對轉換成A—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親本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過選育可獲得株高、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圖表示水稻一個基因片段的部分堿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處理水稻種子后,該DNA序列中所有鳥嘌呤(G)的N位置上均帶有了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請在答題卡相應方框的空白處,繪出經過一次DNA復制后所形成的兩個DNA分子(片段)的堿基序列。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10屆高三教學情況調查(一)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7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序列中G—C對轉換成A—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親本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過選育可獲得株高、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圖表示水稻一個基因片段的部分堿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處理水稻種子后,該DNA序列中所有鳥嘌呤(G)的N位置上均帶有了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請在答題卡相應方框的空白處,繪出經過一次DNA復制后所形成的兩個DNA分子(片段)的堿基序列。
|
(2)水稻矮桿是一種優良性狀。某純種高稈水稻種子經EMS溶液浸泡處理后仍表現為高桿,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矮桿植株。請簡述該矮桿植株形成的過程 。
(3)某水稻品種經處理后光反應酶的活性顯著提高,這可能與相關基因突變有關。在葉肉細胞內控制光反應酶的相關基因可能分布于 (填細胞結構名稱)中。
(4)已知水稻的穗形受兩對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并表現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應,即:基因型為Sd1_Sd2_的植株表現為大穗,基因型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現為中穗,而基因型為sd1sd1sd2sd2的植株則表現為小穗。某小穗水稻種子經EMS處理后,表現為大穗。為了獲得穩定遺傳的大穗品種,下一步應該采取的方法可以是 。
(5)實驗表明,某些水稻種子經甲磺酸乙酯(EMS)處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堿基對轉換成A—T堿基對,但性狀沒有發生改變,其可能的原因有
(至少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浙江省寧波市高三高考模擬試題(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體
水稻是重要的農作物,科學育種能改良水稻性狀,提高產量。甲硫磺酸乙酯(EMS )能使鳥嘌呤(G)變為7 - 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 序列中G-C 對轉換成G-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 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過選育可獲得株高、抗病、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
(1)下圖表示水稻一個基因片段的部分堿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處理水稻種子后,該DNA序列中所有鳥嘌呤(G)均變為7 -乙基鳥嘌呤。請在答題卡相應方框的空白處,繪出該基因片段經復制后所形成的兩個DNA分子(片段)的堿基序列。
(2)用EMS浸泡種子是為了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某一性狀出現多種變異類型,說明變異具有 ▲ 。水稻矮稈是一種優良性狀,某純種高稈水稻種子經EMS 溶液浸泡處理,種植后植株仍表現為高稈,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矮稈植株。請簡述該矮稈植株形成的原因 ▲ 。
(3)已知水稻的抗病(B)對不抗病(b)為顯性,假定現有三個水稻純合品種:矮稈易染病、高稈易染病、高稈抗病(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用A、a表示)。請你選用其中的親本在較短時間內選育出矮稈抗病的新品種,用遺傳圖解表示選育過程,并作簡要說明。
(4)如果你選育的矮稈抗病的新品種在生產上使用多年后,有少數植株表現為高稈,另有少數植株表現為不抗病,你應采取何種方法,去除這兩種類型的植株,使后代一致表現矮稈抗病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