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甲是褐色雛蝗在1947-1951年的種群密度變化動態(tài)(用該種群數(shù)量的對數(shù)值lgn表示種群密度,n代表種群數(shù)量),圖乙是草原上某種田鼠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注:“·”表示卵,“+”表示幼蟲,“o”表示成蟲)
(1)自然界中褐色雛蝗種群的增長曲線呈_____型,與1948年相比,1950年該種群內個體間生存斗爭的強度______(填減少、不變或增強)。
(2)要調查草原上該田鼠的種群密度應采用_____法,假如調查結果比實際值偏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據(jù)圖乙,防治田鼠應在_____點時進行,bc段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是____。
【答案】S 增強 標志重捕法 調查期間非標記個體部分遷出或調查期間標志物脫落或調查期間標記個體被捕食) a 增長型
【解析】
1、“J”型曲線:指數(shù)增長函數(shù),描述在食物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
2、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動物的數(shù)量也會增加,這就使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時會穩(wěn)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長曲線.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shù)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又稱為K值。
(1)自然界中種群的增長曲線呈“S”型,與1948年相比,1950年種群數(shù)量增加,所以種群內個體間生存斗爭的強度增強。
(2)田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所以調查時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調查中被標志后的動物更難捕捉,標記個體部分遷出或調查期間標志物脫落,會導致重捕數(shù)中的標記數(shù)偏小,導致調查結果比實際值偏大。
(3)防止田鼠在a點進行,盡量減少田鼠的數(shù)量,bc段種群數(shù)量不斷增加,所以此時年齡組成是增長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過程,圖中①②③為細胞膜相關組成成分,圖二表示O2含量變化對小腸上皮細胞吸收K+速率的影響。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圖一中細胞膜的上側是細胞膜的外側
B. 圖二說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動運輸
C. 若圖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則該細胞不可能是哺乳動物紅細胞
D. 圖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時,限制因素是載體數(shù)量和氧氣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人工脂雙層膜將容器分隔為A、B兩部分(如圖所示),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一:A中加入一定濃度的KCl溶液,B中加蒸餾水,初始液面等高,一段時間后,A側液面高于B側。
實驗二:再往A中加入微量的物質X,結果A側液面明顯下降。對上述實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制備該人工脂雙層膜時,應用磷脂分子為原料
B.該人工膜不是生物膜,主要是由于缺乏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
C.實驗一現(xiàn)象與動物細胞滲透吸水現(xiàn)象的原理相同
D.實驗二加入的物質X可能是水通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設計了僅1納米寬的分子轉子,該轉子由紫外光驅動,能以每秒200~300萬的轉速進行旋轉,從而在單個細胞的膜上鉆孔。當分子轉子與特定的靶細胞結合后,就有望將治療試劑運送到這些細胞中,或者直接誘導這些細胞死亡。圖為分子轉子鉆孔過程的示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將治療試劑運送到細胞中,分子轉子需要鉆開兩層生物膜
B.鉆孔后才可以運送治療試劑,說明了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C.該過程體現(xiàn)出磷脂分子具有流動性,而蛋白質分子無流動性
D.一個細胞是否能成為靶細胞,很可能與表面的糖蛋白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神經(jīng)元間的聯(lián)系圖,刺激a、b后,并在沖動發(fā)動區(qū)記錄相關的動作電位,已知兩個相繼發(fā)生的突觸后電位可產(chǎn)生電位總和。回答下列問題:
(1)在神經(jīng)元之間傳遞信息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單獨刺激a,在記錄電位變化時,沖動發(fā)動區(qū)膜兩側的電位分布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同時刺激a和b,記錄到?jīng)_動發(fā)動區(qū)的動作電位為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同時刺激a和b,記錄到?jīng)_動發(fā)動區(qū)的動作電位為②,說明d處細胞膜激活的離子通道可能為________(填鉀離子、鈉離子或氯離子)通道。刺激b后,興奮傳遞至d時,d處的膜電位______(填發(fā)生改變或未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果蠅(2N=8)卷翅基因A是2號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摩爾根用果蠅做實驗材料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因為果蠅有_________優(yōu)點因此常用來作為遺傳學研究的材料(至少答2點)。
(2)卷翅基因A純合時致死,研究者發(fā)現(xiàn)2號染色體上的另一純合致死基因B,從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蠅,其基因與染色體關系如圖。該品系的雌雄果蠅互交(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其子代中雜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子代與親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頻率________(上升/下降/不變)。
(3)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蠅來檢測野生型果蠅的一條2號染色體上是否出現(xiàn)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d,DD和Dd不影響翅型,dd決定新性狀翅型。可做下列雜交實驗(不考慮雜交過程中的交叉互換及新的基因突變):
實驗步驟:
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若F2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2號染色體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若F2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2號染色體沒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某山區(qū)實施退耕還林后,經(jīng)數(shù)十年的演替發(fā)展為森林,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xù)階段中優(yōu)勢植物種群數(shù)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取代是一種優(yōu)勢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
B.甲、乙、丙三個物種并存,第3階段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
C.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對野生動植物種群不能進行開發(fā)利用
D.該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會逐漸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人體體液相關組成及各成分之間的關系,請依次填出①-⑤相關內容( )
A. 細胞內液、血漿、組織液、淋巴、細外液
B. 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細胞內液
C. 細胞外液、血漿、淋巴、組織液、細胞內液
D. 細胞內液、血漿、淋巴、組織液、細胞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新型冠狀病毒為單股正鏈RNA病毒,用(+)RNA表示。如圖表示冠狀病毒的增殖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冠狀病毒屬于RNA病毒,病毒自身含有逆轉錄酶
B.病毒RNA復制時需要的酶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
C.病毒RNA可直接作為翻譯的模板
D.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病毒所需的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