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應包括 ( )
A. 全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B.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C.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D.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全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基因的作用與性狀表現的流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①過程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RNA
B. 某段DNA上發生了基因突變,但形成的蛋白質不一定會改變
C. ③過程中需要多種轉運RNA,轉運RNA不同,所搬運的氨基酸也不相同
D. 人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基因對性狀的直接控制,使結構蛋白發生變化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表示光合作用的過程圖解。圖乙是將一植株置于夏季晴朗天氣的室外一晝夜,獲得如下實驗結果。據圖回答問題。
(1)光合色素參與圖甲中_____(填圖中字母) 過程的生理活動,具體進行場所是_______。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葉綠素a和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溶解度較大的是_____________。
(2)圖乙中的d時,葉肉細胞內產生ATP的細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若適當提高溫度則d點會向_______移動。這一天中葉片干重最重為_____時。
(3)與e點相比,f點時葉綠體內C3含量較_____(高或低)。與d點相比,h點時植物的光合速率更 _____(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研究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對金光杏梅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將各組幼苗置于不同水分條件下20天后,檢測其生理指標,獲得了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
(1)該實驗中對照組的處理措施應為_________________。
(2)據圖1可知,缺水導致葉片氣孔開放度________,從而使擴散進入葉片內的C02量____________,導致在___________(結構)中的___________反應受到影響。
(3)研究人員發現缺水處理導致葉片內光合色素明顯下降,這些物質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因此葉片光反應速率下降。
(4)研究人員進一步檢測了幼苗葉片內細胞間隙C02濃度,結果如圖2所示。據圖描述在15:00后,胞間C02濃度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
(5)綜合上述實驗結果,預期干旱處理后,金光杏梅幼苗光合速率___________。請利用以上數據說明說明你做出此預期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是( )
①吞噬細胞 ②T細胞 ③B細胞 ④記憶細胞 ⑤漿細胞 ⑥效應T細胞
A. ①②③④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育種專家利用普通小麥(6n=42,AABBDD)與其近緣屬簇毛麥(2n=24,VV)進行相關的育種實驗,如下圖所示,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 普通小麥為多倍體,品系1和品系3則為單倍體
B. 品系1和品系3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體而均不育
C. 技術Ⅰ可為某藥物處理,品系2發生染色體丟失
D. 技術Ⅱ表示花藥離體培養,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細胞核的結構模式圖,下列關于各結構及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①是單層膜,把核內物質與核外物質分開
B. ②是染色質,容易被酸性染料龍膽紫著色
C. ③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D. ④是蛋白質、RNA和DNA出入細胞核的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研究小組用某種綠色植物作實驗材料,做了如下實驗:
(1)取一株該綠色植物置于一密閉、透明玻璃容器內,在恒溫條件下,依次經適宜強度的光照和黑暗處理,測量容器內氧氣量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①綠色植物葉肉細胞光合作用中,CO2進入葉肉細胞后被固定,固定產物的還原需要光反應提供_______。
②光照處理后,除容器內氧氣外,細胞內其它物質含量也會發生變化。圖中C點與B點相比,C點葉肉細胞內C3物質的合成速率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變”),C3物質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DE段,植物_______(填“進行”或“不進行”)光合作用,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
③在15~20min內,該容器內氧氣量減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為證明葉片在光下呼吸產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來自葉綠體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_____技術進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利用細胞融合技術研究細胞膜的特性,進行了下列實驗。
(1)將鼠細胞和人細胞在CO2培養箱中培養一段時間,用_________處理,獲取實驗用的單個細胞。
(2)將兩種細胞在37℃下混合培養,在培養液中加入__________誘導融合,形成融合細胞。
(3)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將連接了熒光染料的抗體與融合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培養,抗體與融合細胞的膜蛋白(抗原)特異性結合,其目的是________膜蛋白,以便于顯微鏡觀察。用熒光顯微鏡觀察融合細胞表面熒光的顏色和_________。開始時,鼠的細胞為綠色,人的細胞為紅色,兩種顏色不混合;一定時間后,可觀察到紅綠熒光交替分布的“嵌合體”。統計___________,結果如圖所示。
(4)科學家據此提出兩種解釋嵌合體形成的假說。假說一:融合細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假說二:原有膜蛋白在細胞膜平面上運動。
①使用_______抑制劑和ATP合成抑制劑分別處理融合細胞,均對嵌合體形成沒有顯著影響,這個結果否定了假說一。
②在15℃、20℃和26℃的培養溫度下重復上述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假說二提供了證據支持。
(5)上述實驗表明,細胞膜結構具有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