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復合型免疫缺陷癥(SCID)是一種遺傳疾病。患者由于腺苷酸脫氨酶基因缺失,造成體內缺乏腺苷酸脫氨酶;而腺苷酸脫氨酶是人體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因此,患者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威脅。1990年研究人員將腺苷酸脫氨酶基因轉入取自患者的淋巴細胞中,使淋巴細胞能夠產生腺苷酸脫氨酶,然后,再將這種淋巴細胞轉入患者體內(如圖所示),使患者產生抗體的能力顯著改善。
(1)該種治療方法屬于_____________,該方法的遺傳學原理是_____________。
(2)攜帶人正常ada基因的受體菌與含有人不同基因的受體菌群體稱為_____________。將人正常ada基因整合到某種病毒核酸上,用到的主要工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用病毒感染病人X的T淋巴細胞,篩選出攜帶人正常ada基因的T淋巴細胞,進行擴大培養后,再注入病人X體內,病毒在整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病人X不會發生免疫排異反應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經過治療后,康復后的女病人產生的卵細胞中是否存在正常的ada基因?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體外基因治療 基因重組 基因文庫 限制酶 DNA連接酶 作為運載體,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該T細胞來自病人自身 否
【解析】
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裂。
(2)DNA連接酶:連接的是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
(3)運載體:常用的運載體:質粒、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2、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悍椒ㄓ袕幕蛭膸熘蝎@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3、體外基因治療:先從病人體內獲得某種細胞進行培養,然后再體外完成轉移,再篩選成功轉移的細胞增植培養,最后重新輸入患者體內,如腺苷酸脫氨酶基因的轉移。
體內基因治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向人體組織細胞中轉移基因的方法。
(1)由題干分析可知,腺苷酸脫氨酶基因的轉移是先從病人體內獲得某種細胞進行培養,然后再體外完成轉移,再篩選成功轉移的細胞增植培養,最后重新輸入患者體內,該種治療方法屬于體外基因治療,該方法用到了基因工程技術,其原理是基因重組。
(2)攜帶人目的基因的受體菌與含有人不同基因的受體菌群體稱為基因文庫。將目的基因整合到某種病毒核酸上,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3)用病毒感染病人的T淋巴細胞,篩選出攜帶人正常ada基因的T淋巴細胞,進行擴大培養后,再注入病人體內,病毒在整個過程中作為運載體,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由于該T細胞來自病人自身,故病人不會發生免疫排異反應。
(4)經過治療后,康復后的女病人只有T淋巴細胞存在正常的ada基因,而卵原細胞中沒有,故產生的卵細胞中也不存在。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①~③分別表示人體細胞中發生的3種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細胞中過程②發生的場所是________。
(2)已知過程②的鏈中鳥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的54%,
鏈及其模板鏈對應區段的堿基中鳥嘌呤分別占29%、19%,則與
鏈對應的DNA區段中腺嘌呤所占的堿基比例為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替換,而導致過程③合成的肽鏈中第8位氨基酸由異亮氨酸(密碼子有AUU、AUC、AUA)變成蘇氨酸(密碼子有ACU、ACC、ACA、ACG),則該基因的這個堿基對替換情況是________。
(4)人體不同組織細胞的相同DNA進行過程②時啟用的起始點________(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選擇),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對課本實驗“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進行創新,設計了如下裝置圖,溶液分別用了pH為5.0、6.0、7.0、8.0的緩沖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濾紙片浸過新鮮肝臟研磨液,可用土豆片代替濾紙片
B.四個裝置中濾紙片上浮的速度均不相同
C.該實驗不需要設置空白對照組
D.酶促反應速率可以用t3-t1來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完成下面有關組成細胞主要化合物的概念圖。
(1)寫出圖甲中化合物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圖甲的②中被稱為生命的“燃料”的是________,脂質中構成生物膜重要成分的是________。
(3)圖乙為圖甲中④的一條長鏈,1、2、3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結構中特有的堿基名稱是____________。(要求寫中文全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人體組織細胞與細胞外液發生物質交換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
B.組織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發生物質交換
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組織液,③代表淋巴
D.組織細胞所處的內環境多數是組織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通過突觸相連接的神經元,電流汁的電極均連接在神經纖維膜的外表面,A、B、C為可供選擇的刺激位點。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 該實驗能證明興奮在離體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
B. 當A點受刺激時,電流計①的指針將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C. 未受到刺激時,神經細胞的細胞膜內外無離子進出
D. 要判斷X處有無突觸,應選擇刺激B點,然后觀察電流計②指針偏轉的次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表明,B淋巴細胞在免疫系統中會發生兩次選擇:在骨髓中分化時經歷第一次選擇,凡是不能識別自身抗原的B淋巴細胞會凋亡,保留下來的B淋巴細胞一般不會對自身抗原產生免疫應答;在外周免疫系統中,B淋巴細胞識別特異性外來抗原后發生第二次選擇,凡是能表達高親和力抗原識別受體的保留下來,其余的幾天后死亡。
(1)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免疫活性物質,免疫活性物質——抗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親和力抗原所識別的受體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___。
(3)B淋巴細胞經過第二次選擇后保留下來,然后增殖分化為__________細胞,細胞分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其余B淋巴細胞幾天后凋亡,這__________(填“是”、“不是”)由遺傳物質控制的細胞死亡。
(4)自身組織如果因為某些理化因素導致其抗原性改變,抗體可能攻擊自身正常細胞,導致的免疫失調病叫________________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發熱等癥狀出現前檢測出誰將患上流感。該方法利用的是一種快速診斷免疫試紙,可根據檢測結果是否呈“陽性”來進行初步診斷。如圖表示某同學在醫院取手指血時興奮在反射弧中傳導的模式圖,請回答有關問題:
(1)用針刺激甲圖中的④,結合圖乙分析此處的電位變化是_______,引起該種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若在甲圖中的④處給予適宜刺激,乙圖代表④受刺激時的膜電荷分布的變化情況,則興奮的傳遞方向與______ (填“膜內”或“膜外”)的局部電流方向相同, 電流表B發生______次偏轉。
(3)若刺激丙圖①時,⑥處沒有出現圖乙的電位變化,可能是由于突觸前膜釋放了__________遞質。
(4)IAS是一種罕見的低血糖癥,其致病機理是機體能產生胰島素抗體,該抗體在胰島素分泌旺盛時,能和胰島素結合,抑制胰島素的作用;在胰島素分泌減少時,親和力降低,抗體和胰島素分離,胰島素又能正常起作用。胰島素降低血糖的機理是 __________。IAS患者在飯后半小時的血糖濃度_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正常人,飯后4小時,其體內的血糖濃度則會迅速下降,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河流生態系統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吸引了一些外來物種在此“安家落戶”。科研人員對該生態系統中的某些生物進行了跟蹤調查。如圖甲為某種肉食性魚類遷人后種群數量與增長速率的關系,圖乙為該生態系統中兩種不同魚類種群數量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科研人員對河流中A、B兩種魚類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確保調查數據的準確性,使用該方法時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圖乙,若A、B兩種魚類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可能為被捕食者。
(2)圖甲所示的魚類應為圖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圖甲中2對應圖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表示)點。
(3)人們發現該肉食性魚類味道鮮美,若要持續地獲得最大捕獲量,應使這種魚的種群數量被捕撈后保持在圖甲中__________________水平,此時種群的年齡組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