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成果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胃病的認識,大幅度提高了胃炎等患者獲得徹底治愈的機會,為改善人類生活質量作出了貢獻,并最終獲得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如圖)。人類是幽門螺桿菌唯一自然宿主。據估計,全世界約50%的人胃部都“藏”有幽門螺桿菌,但只有極少數受感染的人會患上胃潰瘍等胃病。
(1)目前,已經可以通過抗體試驗、內窺鏡檢查和呼氣試驗等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股兀ㄈ缜嗝顾、慶大霉素等)的治療方法已被證明能夠根治胃潰瘍等疾病。對于抗生素殺菌的原理,有人做了如下探究實驗:將不同濃度的新鮮血清,分盛在特定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幽門螺桿菌菌種,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各容器中菌體數量I;再往各容器中加入等劑量的青霉素,繼續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各容器中菌體數量II。如下表所示:
容器編號 | 1 | 2 | 3 | 4 | |
不同濃度的血清 | 濃縮1倍 | 濃縮0.5倍 | 標準血清 | 稀釋0.5倍 | |
菌體數量(個/mL) | I(未加入青霉素) | 2200 | 2180 | 2180 | 2000 |
II(加入青霉素) | 3000 | 2000 | 0 | 0 |
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①抗生素殺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你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增設一個簡便易行的步驟(所需材料自定)驗證這一殺菌的原理:
A.增設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該實驗的基礎上,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對影響幽門螺桿菌種群生長的因素的推測,進一步確定一個探究實驗的課題: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抗生素破壞了細胞壁,使細菌過度吸水脹破死亡
②A.往加有青霉素的1、2號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
B.加入蒸餾水后菌體數量無變化,說明抗生素不能破壞菌壁;加入蒸餾水后,菌體全部死亡,說明抗生素破壞了細胞壁,導致菌體易吸水脹破死亡。
(2)幽門螺桿菌的種群數量與營養物質(或代謝廢物或PH或溶氧等)的變化關系。
實驗原理就是在實驗設計中依據什么科學道理。它決定著實驗中主要實驗方法、實驗材料(試劑)、實驗步驟和設計。實驗原理有時直接給出(如教材中所有的驗證性實驗),有時要通過題意分析才能得出(比如2005年全國卷Ⅰ第30題)。此題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可以得知:未加入青霉素時,血清濃度低造成細菌細胞吸水而膨脹仍然不會使細菌死亡。加入青霉素后,血清濃度低時造成細菌細胞吸水使細菌脹破死亡,說明抗生素作用的機理是破壞了細胞壁。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十)分析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回答問題。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從胃活檢組織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
61. 幽門螺桿菌的遺傳物質集中分布的區域稱為 。
62. 上圖4支試管分別代表4種微生物在半固體培養基(瓊脂含量3.5g/L)中的生長狀態,其中②號試管代表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狀態,由圖判斷,該菌在 條件下不能生長。產甲烷細菌的生長狀態最能由試管 代表。
63. 下表是某培養基的配方。
成分 | 葡萄糖 | KH2PO4 | MgSO4 | NaCl | CaSO4 | CaCO3 | 瓊脂 | 蒸餾水 |
含量 | 10g | 0.2g | 0.2g | 0.2g | 0.2g | 5g | 3.5g | 1L |
將幽門螺桿菌接種到pH適宜的該培養基中,置于37℃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在該培養基中幽門螺桿菌的數目比剛接種時 ,主要原因是: 。
幽門螺桿菌形態如右圖所示,該菌在人體中可引起胃潰瘍等胃部疾病。
64. 幽門螺桿菌生長的最適pH為6~7,人體胃腔內pH在1~2之間,但胃粘膜的粘液層靠近上皮細胞側pH為7.4左右。若幽門螺桿菌隨食物進入胃腔,結合其結構特點以及能導致胃潰瘍的特性,推測該菌在胃內如何存活?
65. 依據第十題中信息分析幽門螺桿菌是否屬于古細菌? 。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高考生物試題分項解析之專題十四 生物技術實踐 題型:綜合題
(十)分析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回答問題。(10分)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從胃活檢組織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
61. 幽門螺桿菌的遺傳物質集中分布的區域稱為 。
62. 上圖4支試管分別代表4種微生物在半固體培養基(瓊脂含量3.5g/L)中的生長狀態,其中②號試管代表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狀態,由圖判斷,該菌在 條件下不能生長。產甲烷細菌的生長狀態最能由試管 代表。
63. 下表是某培養基的配方。
成分 | 葡萄糖 | KH2PO4 | MgSO4 | NaCl | CaSO4 | CaCO3 | 瓊脂 | 蒸餾水 |
含量 | 10g | 0.2g | 0.2g | 0.2g | 0.2g | 5g | 3.5g | 1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上海卷)生命科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十)分析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回答問題。(10分)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從胃活檢組織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
61. 幽門螺桿菌的遺傳物質集中分布的區域稱為 。
62. 上圖4支試管分別代表4種微生物在半固體培養基(瓊脂含量3.5g/L)中的生長狀態,其中②號試管代表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狀態,由圖判斷,該菌在 條件下不能生長。產甲烷細菌的生長狀態最能由試管 代表。
63. 下表是某培養基的配方。
成分 |
葡萄糖 |
KH2PO4 |
MgSO4 |
NaCl |
CaSO4 |
CaCO3 |
瓊脂 |
蒸餾水 |
含量 |
10g |
0.2g |
0.2g |
0.2g |
0.2g |
5g |
3.5g |
1L |
將幽門螺桿菌接種到pH適宜的該培養基中,置于37℃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在該培養基中幽門螺桿菌的數目比剛接種時 ,主要原因是: 。
幽門螺桿菌形態如右圖所示,該菌在人體中可引起胃潰瘍等胃部疾病。
64. 幽門螺桿菌生長的最適pH為6~7,人體胃腔內pH在1~2之間,但胃粘膜的粘液層靠近上皮細胞側pH為7.4左右。若幽門螺桿菌隨食物進入胃腔,結合其結構特點以及能導致胃潰瘍的特性,推測該菌在胃內如何存活?
65. 依據第十題中信息分析幽門螺桿菌是否屬于古細菌? 。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成果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胃病的認識,大幅度提高了胃炎等患者獲得徹底治愈的機會,為改善人類生活質量作出了貢獻,并最終獲得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如圖)。人類是幽門螺桿菌唯一自然宿主。據估計,全世界約50%的人胃部都“藏”有幽門螺桿菌,但只有極少數受感染的人會患上胃潰瘍等胃病。
(1)目前,已經可以通過抗體試驗、內窺鏡檢查和呼氣試驗等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股兀ㄈ缜嗝顾亍c大霉素等)的治療方法已被證明能夠根治胃潰瘍等疾病。對于抗生素殺菌的原理,有人做了如下探究實驗:將不同濃度的新鮮血清,分盛在特定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幽門螺桿菌菌種,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各容器中菌體數量I;再往各容器中加入等劑量的青霉素,繼續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各容器中菌體數量II。如下表所示:
容器編號 | 1 | 2 | 3 | 4 | |
不同濃度的血清 | 濃縮1倍 | 濃縮0.5倍 | 標準血清 | 稀釋0.5倍 | |
菌體數量(個/mL) | I(未加入青霉素) | 2200 | 2180 | 2180 | 2000 |
II(加入青霉素) | 3000 | 2000 | 0 | 0 |
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①抗生素殺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請你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增設一個簡便易行的步驟(所需材料自定)驗證這一殺菌的原理:
A.增設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該實驗的基礎上,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對影響幽門螺桿菌種群生長的因素的推測,進一步確定一個探究實驗的課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