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某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的模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調查該生態系統中某種雜草的種群密度,應采用 法。
(2)和自然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原因是 。
(3)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 。雞與害蟲的關系是 。豬處于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的第 營養級。
(4)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將蘑菇大棚與蔬菜大棚從上面連通,則可以提高蔬菜的產量。原因是 。
(5)該地區對農作物秸稈的處理不再是收割時直接粉碎到土壤中,而是先用來種蘑菇或通過發酵制備成青貯飼料喂豬或制沼氣。從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這種做法實現了 ,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湖北省黃岡中學高三5月第二次模擬考試(理科綜合)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9分)下圖表示某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人們通常將大豆和玉米實施套種,大豆和玉米之間的關系為__________。農田中經常發生蟲害,若調查該農田某種害蟲卵的密度應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假設該農場能量傳遞效率為20%,將生產的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的人數與原來相比,怎樣變化?__________變化比例是多少?__________
(3)秸稈在沼氣池中處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這是因為__________。
(4)為了提高蔬菜產量,人們通常將蘑菇房與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__________。
(5)該生態系統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能量,形成“無廢棄物農業”,遵循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屆北京市崇文區高三一模理綜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14分)下圖表示某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人們通常將大豆和玉米實施套種,大豆和玉米之間的關系為____。農田中經常發生蟲害,若調查該農田某種害蟲蟲卵的密度應采用的方法是____。廢棄農田上會發生群落的演替,該演替的類型是________。
(2)秸稈在沼氣池中處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提高蔬菜產量,人們通常將蘑菇房與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生態系統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能量,形成“無廢棄物農業”,遵循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原理。
(5)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的人數將____。(增加、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湖北省沙市2010屆高三5月月考試卷理科綜合(生物)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某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 |
(1)人們通常將大豆和玉米實施套種,大豆和玉米之間的關系為 。農田中經常發生蟲害,若調查該農田某種害蟲蟲卵的密度應采用的方法是 。廢棄農田上會發生群落的演替,該演替的類型是 。
(2)秸稈在沼氣池中處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這是因為 。
(3)為了提高蔬菜產量,人們通常將蘑菇房與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
(4)該生態系統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能量,形成“無廢棄物農業”,遵循了生態工程的 原理。
(5)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的人數將 。(增加、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湖北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表示某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人們通常將大豆和玉米實施套種,大豆和玉米之間的關系為 ,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 。
(2)秸稈在沼氣池中處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這是因為 。(3)為了提高蔬菜產量,人們通常將蘑菇房與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
(4)該生態系統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能量,形成“無廢棄物農業”,遵循了生態工程的
原理。
(5)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的人數將 (增加、減少)。
(6)廢棄農田上會發生群落的演替,該演替的類型是 。農田中經常發生蟲害,若調查該農田某種害蟲蟲卵的密度應采用的方法是 。若農田內有害蟲發生,采用何種措施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蟲?(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