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番茄的紅果(Y)對黃果(y)為顯性,二室(M)對多室(m)為顯
性,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育種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
進行了如下四組實驗。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Ⅰ過程由番茄韌皮細胞形成幼苗A的過程要經過脫分化形成________,再分化形
成幼苗,該過程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組織培養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營養、激素、溫度和光照外,還必須在________
的條件下培養。
(3)用紅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進行Ⅱ、Ⅲ有關實驗,則Ⅱ過程中,從花粉形成
幼苗B所進行的細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植物體C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
(4)圖Ⅲ、Ⅳ過程中需要去除細胞壁,此時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
(5)在圖中Ⅳ過程中,通常植物體D能表現出兩個親本的遺傳性狀,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48.(8分)已知番茄的紅果(Y)對黃果(y)為顯性,二室(M)對多室(m)為顯性,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問源染色體上。育種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四組實驗。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I過程培育植物體A主要應用了 原理。在植株上,番茄的韌皮部細胞通常無法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
(2)用紅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進行II、Ⅲ有關實驗,則培育植物體B的方法稱為 。植物體C的基因型有 。植物花粉離體培養形成的植株一定高度不育嗎?
(3)在圖中Ⅳ過程中,第一步需先用 處理番茄和馬鈴薯細胞
(4)若現有甲、乙兩個煙草品種(2n=48),其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這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且在光照強度大于800勒克斯時,都不能生長,這是由于它們中的一對隱性純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結果。取甲乙兩品種的花粉分別培養成植株,將它們的葉肉細胞制成原生質體,并將兩者相混,使之融合,誘導產生細胞團。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養,結果有的細胞團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發育成植株。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養,能分化的細胞團的基因型是 。該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出現不能生長的植株的概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揚州安宜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育種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四組實驗。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I過程由番茄韌皮細胞形成幼苗A的過程要經過 形成愈傷組織,再通過 形成幼苗,該過程依據的原理是 。
(2)植物組織培養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營養、 、溫度和光照外,還必須在 的條件下培養。
(3)已知番茄的紅果(Y)對黃果(y)為顯性,少室(M)對多室(m)為顯性,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用紅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進行Ⅱ、Ⅲ有關實驗,則II過程中,從花粉形成幼苗B所進行的細胞分裂方式是 。Ⅲ過程中植物體C的基因型有 。[
(4)圖III、Ⅳ過程中需要去除細胞壁,方法為 。
(5)在圖中Ⅳ過程中,在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原生質體的融合概率大大增加,容器內至少存在 種細胞.經過鑒別和篩選后,通常植物體D能表現出兩個親本的遺傳性狀,根本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蘇揚州安宜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育種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四組實驗。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I過程由番茄韌皮細胞形成幼苗A的過程要經過 形成愈傷組織,再通過 形成幼苗,該過程依據的原理是 。
(2)植物組織培養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營養、 、溫度和光照外,還必須在 的條件下培養。
(3)已知番茄的紅果(Y)對黃果(y)為顯性,少室(M)對多室(m)為顯性,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用紅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進行Ⅱ、Ⅲ有關實驗,則II過程中,從花粉形成幼苗B所進行的細胞分裂方式是 。Ⅲ過程中植物體C的基因型有 。[
(4)圖III、Ⅳ過程中需要去除細胞壁,方法為 。
(5)在圖中Ⅳ過程中,在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原生質體的融合概率大大增加,容器內至少存在 種細胞.經過鑒別和篩選后,通常植物體D能表現出兩個親本的遺傳性狀,根本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江蘇省期中題 題型:讀圖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江蘇月考題 題型:讀圖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