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內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連續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內質網膜鼓出形成囊泡,囊泡與高爾基體膜融合
B.細胞質中囊泡與核糖體膜融合
C.細胞膜向內凹陷形成囊泡,離開細胞膜回到細胞質中
D.高爾基體膜突出形成囊泡,離開高爾基體與細胞膜融合
【答案】B
【解析】
1、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體現了生物膜系統的間接聯系: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
2、內質網內連核膜,外連細胞膜,體現了生物膜系統的直接聯系。
A、內質網通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與高爾基體膜融合體現了細胞內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連續性,A正確;
B、核糖體不具有膜結構,B錯誤;
C、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當內吞發生時,細胞膜先向內凹陷形成小泡,細胞然后小泡離開細胞膜回到細胞質中,C正確;
D、內質網膜通過小泡與高爾基體膜融合,高爾基體膜也通過小泡與細胞膜融合,D正確。
故選:B。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丘腦存在飽中樞和攝食中樞,F用電刺激某動物下丘腦的某一區域①,該動物表現出拒食行為;刺激下丘腦另一區域②,該動物表現出多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區域①是攝食中樞,區域②是飽中樞B.如果區域①損毀,將會引起多食
C.如果區域②損毀,將會引起厭食D.下丘腦是攝食活動的調節中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DNA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冬春兩季多發,常見于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初次感染發生水痘,痊愈后少量病毒潛伏在某些神經元內,免疫力低下時再次生長繁殖,發生帶狀皰疹。下列關于水痘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痘病毒內嘌呤數與嘧啶數的比值一定等于1
B.水痘病毒屬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
C.病毒再次繁殖時體內發生細胞免疫,不發生體液免疫
D.引發水痘和帶狀皰疹的病原體不同,抗體也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運動員進行馬拉松運動時,下列有關其體內生理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大腦皮層體溫調節中樞使皮膚血管舒張,散熱加快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C.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使血漿的pH顯著降低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進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腦內有一種“沉默突觸”,具有突觸結構,但不能傳遞信息!俺聊钡脑蜃羁赡苁牵ā 。
A.神經元中沒有細胞核
B.突觸后膜缺乏相應的受體
C.突觸間隙不存在水解神經遞質的酶
D.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沒有直接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分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已分化的細胞不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B.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C.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
D.細胞分化的實質是細胞內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冬泳愛好者以冬泳的方式挑戰嚴寒,人在冬泳過程中會出現的現象是( )
A.產熱量始終大于散熱量B.甲狀腺素分泌增多
C.抗利尿激素釋放較少D.下丘腦產生冷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盲目開墾,過度放牧導致大面積的耕地退化,草地沙化,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隨著人民認識到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口號,很多地方開始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通過努力,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治沙最多的國家,并為世界治理沙漠提供了寶貴經驗。請回答:
(1)人們通過植樹造林進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增加,有機質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填寫兩項),經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為植物提供養分,促進植被的生長發育。
(2)通過人工治理,沙漠變為綠洲,從群落角度分析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沙漠過程中會出現群落交錯區,即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的過渡區域。若要研究群落交錯區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2個)群落演替等群落水平上的問題。
(4)環境污染是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環境污染物對生物的影響,可用于生態風險評估。進行生態風險評估時,要計算出一個風險商數(RQ),若RQ<1顯示污染物對生物的健康只構成低風險,RQ≥1則顯示污染物可能對生物有害。請根據表中的RQ值預測污染物對4種生物生存和該生態系統穩態的影響。__________
生物種類 | RQ | ||
汞(Hg) | 鉛(Pb) | ||
A | 某種小喬木 | 0.75 | 0.55 |
B | 某種植食動物 | 1.26 | 0.84 |
C | 某種大型真菌 | 0.91 | 0.48 |
D | 某種肉食動物 | 1.25 | 2.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100年前發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毀。歷經長期自然消長之后,現在生態學研究人員對該地區進行抽樣調查,己知該森林存在食物鏈:植物→動物甲→動物乙。研究若考察了動物甲種群的年齡組成,結果如下表。
年齡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個體數 | 93 | 187 | 60 | 56 | 51 | 61 | 52 | 34 | 41 | 39 | 166 |
注:表中“1+”表示動物甲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群落的演替類型是_________,動物在2+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7+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根據表中數據可推測動物甲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
(2)表中數據是根據標志重捕法獲得的,若第二次捕捉時因操作不當導致捕獲的個體部分死亡,則獲得的估計值比正常值_________(填“偏高”、“不變”或“偏低”),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灌木在該生態系統中沿地表隨機分布,這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體現群落的水平結構。
(3)動物乙的數量增加,則一段時間后,植物的數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