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表示某植物生長與溫度的關系,由圖可知( )
A. 晝溫為25℃時,植物生長最快的夜間溫度是15℃
B. 晝夜恒溫條件下,當溫度低于12.5℃時,植物將停止生長
C. 晝夜恒溫為25℃時,該植物利用的CO2量與晝溫25℃、夜溫10℃時相等
D. 晝溫25℃、夜間溫度為5℃時,一晝夜該植物沒有有機物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和轉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多肽通過核孔運輸與經胞吞運輸一樣,都不需要消耗ATP
B.圖中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有3種
C.合成結束的多肽經內吞的形式進入細胞核
D.進入細胞器a(內質網)的多肽,將可能具有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玉米種置于25℃、黑暗、水分適宜的條件下萌發,每天定時取相同數量的萌發種子,一半直接烘干稱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稱重,計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結果如圖所示。若只考慮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來源于胚乳,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萌發過程中胚乳組織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再通過____________作用為種子萌發提供能量。
(2)萌發過程中在______小時之間種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該時間段內每粒種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為______mg。
(3)萌發過程中胚乳的部分營養物質轉化成幼苗的組成物質,其最大轉化速率為______mg·粒·d-1。
(4)若保持實驗條件不變,120小時后,萌發種子的干重變化趨勢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動物細胞中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示意圖,以下據圖分析的推論中,錯誤的是:
A.完成①過程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這些酶均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
B.線粒體具有半自主復制能力
C.圖中所示生理過程的完成需要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共有①②④⑥⑦
D.線粒體中也有核糖體,以及RNA聚合酶等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雌性高等動物性激素分泌的調節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性激素屬于有機物中的________物質,性激素分泌活動的調節中樞是_____________。
(2)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②__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動。
(3)雌激素能促進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______的生成,還能維持第二性征等。
(4)孕激素能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發育,為_______著床準備條件。
(5)當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達到一定水平時,反過來會影響下丘腦和①___________的分泌活動,這種調節方式稱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每個細胞中核DNA相對含量不同,將某種連續增殖的動物細胞歸為甲、乙、丙三組,每組細胞數如圖1所示。根據細胞中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在細胞周期中的變化繪制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圖1中的甲組細胞全部位于圖2中的DE段
B.圖1中的乙組細胞全部位于圖2中的AB段
C.丙組中只有部分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加倍
D.用秋水仙素處理,會導致丙組細胞數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人和高等動物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之間的關系。請據圖回答:
(1)①⑦在反射弧中分別表示的結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當圖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寒冷的刺激時,圖中作為效應器的內分泌腺是___。垂體受到來自____________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刺激,合成并分泌某種激素,這種激素刺激該內分泌腺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促進新陳代謝,以使機體抵御寒冷。
(3)當圖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時,圖中的內分泌腺為______它們分別分泌____和_______。
(4)圖中表示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在單側光照射下彎向光源生長。這個現象被解釋為“光線能夠使生長素在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分布多”。為什么生長素在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分布多?是因為向光側的生長素在光的影響下被分解了,還是向光側的生長素向背光側轉移了。為此,有人做了下述實驗:
(一)實驗步驟:將生長狀況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來,放在瓊脂切塊上,分別放在黑暗中和單側光下(見下圖)。
(二)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中c、d、e和f用一生長素不能透過的薄玻璃片將胚芽鞘分割;瓊脂下方的數字表示瓊脂塊收集到的生長素(IAA)的量]
請回答:
(1)圖a和b說明什么______?
(2)圖c和d說明什么_______?
(3)圖e和f說明什么_________?
(4)通過上述實驗可得出什么結論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樺尺蠖是一種棲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樹干上的昆蟲,一般為淺色,它借助與環境相似的體色躲避鳥類天敵。在工業污染區,黑色樺尺蠖的數量有增多的趨勢。為證實兩種體色的樺尺蠖因環境不同而數量比例不同,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步驟:
①選擇工業污染區A和非工業污染區B;
②收集樺尺蠖,并在翅下用有色顏料分別標記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若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時間后誘捕樺尺蠖,記錄、統計結果。
(3)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請根據表內數據繪制A、B兩地區不同體色的樺尺蠖回收率的柱形圖_________。
樺尺蠖釋放數和回收數表
地區 | 項目 | 淺色樺尺蠖 | 黑色樺尺蠖 |
工業污染區A | 釋放數 | 400 | 500 |
回收數 | 52 | 150 | |
非工業污染區B | 釋放數 | 500 | 600 |
回收數 | 60 | 30 |
(4)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與討論:
①人們觀察到工業污染導致樹皮變黑,從這個角度解釋上述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樺尺蠖的體色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了進一步探究樺尺蠖的黑色與淺色的顯隱性關系,有人將一對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雜交F1中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比為1:1請利用F1的樺尺蠖,在此基礎上設計遺傳實驗完成探究。
a.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結果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