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中曲線Ⅰ、Ⅱ分別表示野兔被引入某農場后的種群數量變化的兩種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1)調查農場中野兔的種群時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通過調查所捕獲野兔的性別可了解野兔種群數量特征中的___________,要知道野兔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還需要研究___________(至少答出2項)等種群數量特征。
(2)B點,野兔的死亡率___________出生率,農場里的野兔種群數量沒有呈理想的“J”型曲線增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曲線Ⅰ的K值是________________,要使野兔的種群增長曲線由曲線Ⅰ變為曲線Ⅱ,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至少答出2項)等。
【答案】標志重捕法 性別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 等于[補充:=] 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加劇,天敵數量也會增加 K2 人為捕殺、增加天敵、投放毒餌
【解析】
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在良好條件下,該動物種群毎年以λ倍進行增長,N0為種群起始數量,t年后該種群數量可表示為Nt=N0λt。J型增長需要滿足的良好條件是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袷、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S型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當種群數量達到相對穩定時會圍繞環境容納量(K值)上下波動,圖中S型曲線與J型曲線的陰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爭中被淘汰的生物個體數量,可能引起該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進而導致物種進化。
(1)野兔活動能力強,我們采用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密度,調查野兔的性別,能統計性別比例,進而可以判斷該種群的增長趨勢,種群的特征除了性別比例之外,還有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年齡組成等。
(2)B點是野兔的數目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死亡率=出生率,之所以不是“J”型曲線增長,主要是食物和空間條件有限、存在敵害情況,因此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加劇,天敵數量也會增加。
(3)據此分析可知:如果種群數量變化如圖中曲線Ⅰ所示,則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應該是K2,識圖分析可知,要使野兔的種群增長曲線由曲線Ⅰ變為曲線Ⅱ,即減少種群的K值,可以通過降低環境容納量的方法,具體措施包括:人為捕殺、增加天敵、投放毒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1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結構簡圖(―表示從樹突到胞體到軸突),方框甲代表大腦皮層的部分區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經中樞。圖2是神經細胞的部分結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1中嬰兒的a興奮,就會引起e興奮;正常成年人的a興奮,e不一定興奮
B.圖1中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興奮,就只引起神經元d的興奮
C.若圖2為突觸后膜局部結構,則興奮經過此處時的值號轉換是:化學信號→電信號
D.B側K+/Na+的比值,動作電位時比靜息電位時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測定水樣是否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常用濾膜法測定大腸桿菌的數目。濾膜法的大致流程:用濾膜過濾待測水樣→水樣中的細菌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轉移到含有伊紅美藍的培養基(EMB培養基)上培養→統計菌落數目,流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其中,指示劑伊紅美藍可使大腸桿菌菌落呈現紫黑色。請據圖回答問題:
(1)過濾待測水樣需要用到濾杯、濾膜和濾瓶,其中需要進行滅菌處理的是_______________,與過濾有關的操作都要在______________旁進行。
(2)將完成過濾之后的濾膜緊貼在EMB培養基上,這屬于微生物培養中的________操作。從物理狀態角度分析,EMB培養基屬于________培養基,從功能上分屬于_______培養基。
(3)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嘗試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測定,無菌操作下將10mL待測水樣加入到90mL無菌水中,稀釋后的菌液通過濾膜法測得EMB培養基上的菌落數平均為124,紫黑色菌落數平均為31,則推測1L待測水樣中的大腸桿菌數目為________。
(4)大腸桿菌進行擴大培養時,用搖床振蕩培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微生物培養的溫度和時間往往不同,在培養箱中培養時,細菌培養溫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霉菌培養溫度,培養時間則_________(填“長于”或“短于”)霉菌培養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性癡呆的最常見類型。近年研究認為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會誘發細胞凋亡、炎癥反應,使細胞內鈣穩態失衡等,并對神經元造成損傷。下圖表示Aβ沉積誘發神經小膠質細胞(MC細胞)產生炎癥反應的可能機制。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中,Aβ沉積使K酶和IK依次磷酸化,引起NF與___________分離;NF進入細胞核后,可調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IL-1mRNA時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IL-1在細胞質中的___________上合成后分泌到細胞外誘發炎癥反應,導致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3)為驗證圖中所示機制,研究者用體外培養的MC細胞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經Aβ處理過的MC細胞進行破裂處理再進行差速離心,分離出細胞核測定細胞核和細胞質中NF的量。與處理前的細胞相比,若經過處理的細胞的細胞核中NF量明顯增加細胞質中NF量減少,則該結果為圖中的___________(填圖中序號)過程提供了實驗證據。
(4)圖中內容從分子和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AD的發病機制,請根據此研究提出用藥物治療AD的可能思路:___________(答出2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末,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經檢測發現這場肺炎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該種冠狀病毒為RNA病毒,其遺傳物質用(+)RNA表示。下圖為冠狀病毒的增殖和表達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病毒蛋白的合成在宿主細胞內進行
B.該種冠狀病毒內含有逆轉錄酶
C.(+)RNA可直接作為翻譯的模板
D.遺傳信息表達過程中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小麥的三個純合品系,甲、乙不抗矮黃病,丙抗矮黃病。圖中I、Ⅱ表示染色體。A為矮桿基因,B為抗矮黃病基因(B位于I或Ⅱ染色體上,下圖中沒有標注),E為抗條斑病基因,上述性狀均為完全顯性。乙品系I染色體中黑色部分是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減數分裂中配對異常的染色體會隨機分配,不影響子代的存活,不考慮基因突變)
A.甲和乙雜交所得的F1,可能產生4種基因型的配子
B.若丙I染色體片段缺失,其自交后代出現不抗矮黃病植株,則基因B位于I染色體上
C.乙與丙雜交得到的F1,其F1的花粉經植物組培和染色體加倍處理后,得到的F2都為純合子
D.若甲與丙雜交,F1中的Ⅱ號三體與乙雜交,F2中抗矮黃病:不抗矮黃病=5:1,則基因B位于Ⅱ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00km2,假設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為A種植物 →B種動物→C種動物,B種動物種群的K值為1000頭,回答下列問題:
(1)某次調查發現該生態系統中B種動物種群數量為560頭,則當時該生態系統中B種動物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____;當B種動物的種群數量為_____________時,其種群增長速度最快。
(2)若C種動物的數量增加,則一段時間后,A種動物數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
(3)黑線姬鼠是田間常見的一種動物,調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黑線姬鼠的標記物有脫落現象,那么調查的結果往往比實際值偏_____。
(4)下圖中甲、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該生態系統中兩種生物當年的種群數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量(Nt+1)之間的關系,直線p表示Nt=Nt+1。甲曲線上A、B、C三點中,表示種群數量下降的是__________點;乙曲線上DE這段曲線中,種群年齡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Nt小于a時,甲、乙兩條曲線中___________ 曲線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二倍體高等動物(2n=6)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其體內某細胞處于細胞分裂某時期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所示分裂過程只發生在該動物某些器官內
B.該細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為aBX、AbY、aBXA、bY
C.圖示細胞中沒有四分體,有6條染色體,DNA分子可能多于12
D.如該細胞由圖示狀態繼續完成分裂過程,會出現不均等分裂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劇烈運動時產生的 CO2是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共同的產物
B.O2濃度為零時,細胞呼吸強度等于零
C.細胞呼吸中每個階段都有 ATP 的合成
D.在電子傳遞鏈中,特殊分子所攜帶的氫和電子分別傳遞給氧,形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