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某研究性小組繪制的某濕地的生態系統結構模型,表格是該小組對濕地能量流動的調查結果[單位為103kJ/(m2·y)],請分析回答:
同化能量 | 儲存能量 | 呼吸消耗 | |
A | 900 | 200 | 700 |
B | 180 | 60 | 120 |
C | 14 | 2 | 12 |
D | 100 | 18 | 82 |
(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______。
(2)太陽能主要通過______(填“生理作用”)過程輸入到由圖中A、B、C、D等生物構成的______中,E表示______。
(3)若圖表示該濕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則圖中以CO2形式流動的是______(填圖中序號)。
(4)第二營養級攝入有機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填“生態系統的成分”),另一部分同化后用于自身______和______。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
(5)生態學上有“中度干擾”假說,即一個生態系統受到中等程度干擾時,由于它具備______能力,能夠維持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______調節是該能力的基礎。
(6)該濕地中的某種小魚取食大魚身上的寄生蟲。小魚取食前,常在大魚面前舞蹈一番,并分泌一種化學物質。據此分析,小魚和大魚之間傳遞的信息類型有______。
【答案】食物鏈和食物網(或營養結構) 光合作用 群落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①②③④⑦ 分解者 呼吸作用 生長發育繁殖 14% 自我調節 負反饋 行為信息和化學信息
【解析】
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費者主要指動物,分解者指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動物。
2.生態系統中的信息有三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來源可以是無機環境,也可以使生物;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還產生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以及動物的性外激素等都是化學信息;動物的特殊行為,對于同種或異種生物也能夠傳遞某種信息,即生物的行為特征可以體現為行為信息。
3.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能量流動的途徑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的。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通常為10%~20%之間,相鄰兩個營養級的傳遞效率=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100%。
4.動物的同化量等于攝入量減去糞便中的能量即糞便量,各級動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長、發育與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營養級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5.題圖A為生產者;D為初級消費者;C為次級消費者;B為分解者;E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B、C和D組成了生物群。
(1)由分析可知: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食物鏈和食物網。
(2)太陽能主要通過光合作用過程輸入到由圖中A、B、C、D等生物構成的群落中,E表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3)若圖表示該濕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碳循環的形式是二氧化碳,發生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即圖中①②③④⑦,其中①是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為各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本質上也是呼吸作用。
(4)D為第二營養級生物,該生物攝入有機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以糞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稱為自身的同化量,同化后的能量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第二營養級為D、第三營養級為C,它們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同化量的比值,即14/100=14%。
(5)一般而言,生態系統都具備自我調節能力,因此能夠維持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該能力的高低與生態系統中物種的數目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有關,負反饋調節是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6)該濕地中的某種小魚取食大魚身上的寄生蟲。小魚取食前,常在大魚面前舞蹈一番,并分泌一種化學物質。舞蹈傳遞的是行為信息,釋放的化學物質是化學信息,故小魚和大魚之間傳遞的信息類型有行為信息和化學信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取兩個新鮮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按如圖所示連接,圖中①②指的分別是控制右肌肉和左肌肉的坐骨神經。對S點的適宜刺激可引起圖中右肌肉收縮,左肌肉隨后也收縮。a點是表甲與神經接觸的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刺激增強,肌肉收縮增強,說明神經纖維的電位變化隨刺激強度的變化而變化
B.給a點適宜強度的刺激,左、右肌肉均收縮,表乙能發生兩次方向不同的偏轉
C.給a點小于閾值的刺激,兩表均不發生偏轉,左右肌肉也均不發生收縮
D.刺激S點,發現表乙先右偏一次,后左偏兩次,說明各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野外捕四種袖蝶,測定DNA堿基序列,比對測序結果如圖甲,據此可判斷四種袖蝶間的親緣關系,圖乙所示的研究結果屬于能證明生物進化的( )
A.胚胎學證據B.比較解剖學證據
C.生物化學證據D.古生物證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細菌 mRNA 與對應的翻譯產物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個 mRNA 可翻譯成多種蛋白質
B.一個 mRNA 只有一個游離磷酸基團
C.該 mRNA 合成的過程中核糖體就可以與之結合
D.mRNA 上的起始密碼子是由基因中的啟動子轉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與草原生態系統相關的問題。
(1)某草原生活有蝗蟲、鼠、青蛙、鳥、蛇等動物,請根據列舉的物種繪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___________。
(2)大量使用藥物毒殺草原鼠,鼠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從食性角度看,蛇一天中進食時間較短而休息時間較長,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嘗試“引蛇滅鼠” 并取得良好效果,這種方法突出的優點是____________。
(4)當草色返青時,“綠色”為食草動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這一事實說明信息能夠________,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發現,在線粒體內膜兩側存在H+濃度差。H+順濃度梯度經ATP合成酶轉移至線粒體基質的同時,驅動ATP的合成(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H+可直接穿過內膜的磷脂雙分子層
B.H+通過協助擴散進入線粒體的基質
C.此過程發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
D.線粒體外膜上也可以完成這一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中,優勢植物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
B. 甲、乙、丙之間為競爭關系,第3階段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
C. 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一般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滅絕
D. 該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會逐漸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體內環境穩態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調控的結果,如圖是人體內某些生命活 動的調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進入低溫環境后,圖中信息分子 A、B、C、D 的釋放量均有所增加
B.與調節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時間短暫、作用范圍精準、反應迅速
C.B 淋巴細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 E 和抗原的共同作用
D.信息分子 D 若偏高,對下丘腦發揮反饋調節,增加信息分子 C 的釋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葉肉細胞產生的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全部來自光能
B.線粒體產生ATP受O2的影響
C.葉綠體產生ATP需要CO2
D.ATP全部用于光合作用暗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