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小麥幼苗細胞內的某些物質變化示意圖,下列對圖示的解釋正確的是
A.d代表有氧呼吸生成大量ATP的階段
B.b的變化是在葉綠體的基粒上完成
C.c的過程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D.a的代謝過程還應有C3化合物的產生,無H2O的產生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山東文登高三第二次統考理科綜合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長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縱向伸長,其作用機理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長素作用的第一步是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復合物”,這一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 功能,細胞膜上的受體的化學本質主要是?????? 。
(2)被激活的“激素—受體復合物”能引起內質網釋放Ca2+,Ca2+促使細胞內的H+ 以 ??????? 方式運往細胞外,增加了細胞壁的延展性,使細胞壁對細胞的壓力減小,導致細胞吸水、體積增大而發生不可逆增長。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體積變化最大的細胞器是 ? 。
(3)此外,Ca2+還能激活細胞中的轉錄因子,它進入細胞核后,能引起 ? 酶催化mRNA的合成。
(4)生長素促進根系生長的最適宜濃度要比莖低得多,稍高濃度的生長素能促進乙烯的生物合成,從而抑制了根的伸長,這說明生長素的作用具有 ??? 。
(5)科學家研究發現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長,原因是紫外線增加了植物體內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從而促進了生長素氧化為3-亞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沒有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現在提供生長狀況相同的健康的小麥幼苗若干作為實驗材料,請完成下列實驗方案,以驗證紫外線抑制植物生長與生長素的氧化有關。
步驟1:將小麥幼苗平均分為甲組和乙組。
步驟2:給予甲組 ? ? 光照,給予乙組 ??? 光照。
步驟3:觀察兩組幼苗 ????? 并測量 ?? ???????? 的含量。
預測實驗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小麥旗葉是小麥植株最頂端的一片葉子,科研人員對小麥旗葉發育過程中的光合作用效率進行研究,測定其不同發育階段凈光合速率及相關指標的變化,結果如下表(注:“----”表示未測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
發育時期 |
葉面積 (最大面積的%) |
總葉綠素含量 (mg/g.fw) |
氣孔相對開放度 (%) |
凈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
|
A |
新葉展開前 |
20 |
---- |
--- |
—2.7 |
B |
新葉展開中 |
86 |
1.2 |
5.6 |
1.8 |
C |
新葉已成熟 |
100 |
12.7 |
100 |
5.9 |
(1)B時期的凈光合速率較低,原因可能是吸收_____________少,影響光合作用過程。
(2)若將A時期的旗葉置于密閉恒溫玻璃容器中,給與恒定的光照,一段時間后,A期葉肉細胞中,明顯增強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導致____________增多。
(3)小麥旗葉因葉面積大、細胞中葉綠體數目較多,葉綠體中基粒數量多,對小麥籽粒的產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科研人員認為,在小麥的灌漿過程中,小麥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葉提供。請補充完成以下科研實驗設計思路并加以驗證。
①在小麥的灌漿期,將旗葉和其他葉片分別包在密閉的透明袋中,分別通入充足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并始終保持25℃及給與合適的光照等條件。
②將小麥培養至籽粒成熟時期收獲籽粒。
③檢測、測定籽粒胚乳中_________的含量并計算比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證明科研人員的認識是正確的。
(4)將長勢相同的小麥幼苗分成若干等份,在不同的溫度下先暗處理1h,測得其干重即葡萄糖的量的(單位g)變化如甲曲線所示;再分別置于同一光照強度下照射1h后,測得其干重與暗處理前的變化如乙曲線。請據圖回答:
①小麥葉肉細胞內呼吸酶的最適溫度為___。
②29℃時,小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為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浙江省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能促進細胞的縱向伸長,對其作用機理的解釋之一是“酸生長”學說。“酸生長”學說認為:生長素通過促進細胞分泌H+,進而促進細胞伸長。為了驗證酸能促進細胞伸長,現提供黑暗中萌發的小麥幼苗(如圖)若干、6種不同pH值的系列緩沖液(pH=1、2、3、4、5、6)、蒸餾水、鑷子、刀片、刻度尺、帶蓋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請完成相關實驗設計并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材料的處理:選擇若干長勢一致的小麥幼苗,切取圖中 (字母)對應的胚芽段,放入 中浸洗,作為實驗材料。
(2)實驗步驟:
① (2分)
②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實驗材料。
③將各組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培養,定期進行 。
(3)分析數據:某同學實驗記錄表如下,
小瓶緩沖液pH值 |
1 |
2 |
3 |
4 |
5 |
6 |
7 |
實驗前胚芽段初始長度(mm)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實驗后胚芽段平均長度(mm) |
13 |
20 |
25 |
23 |
19 |
17 |
16 |
分析上表數據,在下圖內用坐標曲線繪制出實驗結果。(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將長勢相同的小麥幼苗分成若干等份,在不同的溫度下先暗處理1h,測得其干重即葡萄糖的量(單位g)的變化如甲曲線所示;再分別置于同一光照強度下照射1h后,測得其干重與暗處理前的變化如乙曲線。請據圖回答:
(1)小麥葉肉細胞內呼吸酶的最適溫度為__________,D點時葉肉細胞內產生ATP的場所是__________ 。
(2)29℃時,小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為__________ g。
(3)A點和B點相比,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 。
(4)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麥對CO2的吸收量,從影響光合作用的內在因素分析,可能是__________ 。
(5)將小麥葉片放入0.3g/mL的KNO3溶液中,鏡檢發現小麥葉肉細胞會發生__________ 現象,與該現象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有__________ 。(至少寫出兩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