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驗證植物根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與根細胞的呼吸作用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某同學根據下列實驗器材設計并完成了下列實驗。
??實驗材料和儀器:大麥離體根;錐形瓶、導管、瓶塞;適宜溫度的硫酸銨水溶液;氮氣、氧氣、奈氏試劑(遇NH變色,隨NH
濃度增加而顏色加深)
??實驗步驟:
??第一步:在甲、乙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NH4)2SO4溶液,選取同株大麥的離體根,隨機等分加入甲、乙瓶的溶液中,并如下圖塞上瓶塞;
??第二步:向甲瓶緩慢通入氧氣,向乙瓶緩慢通入氮氣;
??第三步:分別在甲、乙瓶中加入等量奈氏試劑。
??請預測實驗結果:
??分析原因:
??結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生物教研室 題型:022
??實驗材料和儀器:大麥離體根;錐形瓶、導管、瓶塞;適宜溫度的硫酸銨水溶液;氮氣、氧氣、奈氏試劑(遇NH變色,隨NH
濃度增加而顏色加深)
??實驗步驟:
??第一步:在甲、乙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NH4)2SO4溶液,選取同株大麥的離體根,隨機等分加入甲、乙瓶的溶液中,并如下圖塞上瓶塞;
??第二步:向甲瓶緩慢通入氧氣,向乙瓶緩慢通入氮氣;
??第三步:分別在甲、乙瓶中加入等量奈氏試劑。
??請預測實驗結果:
??分析原因:
??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生物普通班)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同學為驗證植物的根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礦質元素和植物的生活需要礦質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稱取肥沃的土壤100g,倒入燒杯,加200mL自來水,攪勻并煮沸10分鐘,靜置一段時間,倒出上清液(土壤浸出液),稀釋備用;設兩個等大的茶色廣
口瓶A和B,
A加入土壤浸出液適量,B加入等量的自來水;在校園拔取兩株植物幼苗,分別固定于A、B瓶中,使根浸于液體中(如圖所示),然后置于暗室中培養。隔一、二天取出幼苗,讓根暴露于空氣幾分鐘,并往瓶中添加水,以補充失去的水分并攪拌培養液。每周換一次新的液體。預期三周后,A瓶的幼苗生長良好,B瓶的幼苗生長緩慢、葉色發黃。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指出以上實驗設計不合理之處,并寫出改正的方法:
① ;
② ;
③ 。
(2)煮沸土壤溶液的目的是 。
(3)每天讓根暴露于空氣幾分鐘和攪拌培養液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重慶八中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理科綜合)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下列左圖為水稻幼苗根尖結構,右圖表示營養液中氧含量化對黃桷樹幼苗吸收K+速率的影響。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黃桷樹幼苗根細胞吸收K+的方式是 ,主要部位是左圖中 區。
(2)限制右圖中bc段K+吸收速率的主要內部因素是 。
(3)若要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宜選擇左圖中 區細胞為材料;若要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宜選擇左圖中 區細胞為材料。
(4)若用缺少某礦質元素的培養液培養一段時間后,發現黃桷樹的成熟葉正常,新生葉發黃,則缺乏元素可能是 (Mg、Fe)。
(5)研究性學習小組購買了一批根系完好且附帶著土壤的黃桷樹幼苗,用于驗證鐵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如下圖裝置。
①要把相同的黃桷樹幼苗分別放進瓶中培養前,應該對幼苗進行的處理是 。
A.將根系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后,再輕輕的洗凈土壤
B.將根系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后,保留少量土壤
C.將根系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后,剪掉全部根系
D.將根系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后,剪掉全部葉片
②他們在甲組瓶中加入的是含植物必需的全部礦質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在乙組瓶中加入的培養液成份為
;當他們觀察發現培養的幼苗葉片
(填圖中字母)出現缺鐵癥狀后,立即進行了向乙瓶中加入鐵元素的實驗操作,然后繼續觀察。結果甲、乙兩組幼苗生長情況基本一致,于是他們得出了肯定的實驗結論,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③上述實驗中,作為對照組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甘肅省高二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生物普通班)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同學為驗證植物的根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礦質元素和植物的生活需要礦質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稱取肥沃的土壤100g,倒入燒杯,加200mL自來水,攪勻并煮沸10分鐘,靜置一段時間,倒出上清液(土壤浸出液),稀釋備用;設兩個等大的茶色廣口瓶A和B,
A加入土壤浸出 液適量,B加入等量的自來水;在校園拔取兩株植物幼苗,分別固定于A、B瓶中,使根浸于液體中(如圖所示),然后置于暗室中培養。隔一、二天取出幼苗,讓根暴露于空氣幾分鐘,并往瓶中添加水,以補充失去的水分并攪拌培養液。每周換一次新的液體。預期三周后,A瓶的幼苗生長良好,B瓶的幼苗生長緩慢、葉色發黃。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指出以上實驗設計不合理之處,并寫出改正的方法:
① ;
② ;
③ 。
(2)煮沸土壤溶液的目的是 。
(3)每天讓根暴露于空氣幾分鐘和攪拌培養液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