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抗旱的蒿類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環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治理沙化環境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變其速度
B.治沙植物應選用根系發達、葉小或退化且角質層發達的品種
C.沙化環境中影響群落空間結構的最主要環境因素是溫度
D.在沙化環境中覓食的植食性動物之間只有競爭關系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豐臺區高三一模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人類的X染色體上的有一個色覺基因(A),能編碼兩種光受體蛋白:吸收紅光的受體蛋白和吸收綠光的受體蛋白;在7號染色體上還有編碼藍光受體蛋白的基因(D),這三種光受體蛋白分別在三種感光細胞中表達,當一定波長的光線照射到視網膜時,這三種感光細胞分別產生不同程度的興奮,然后通過視神經傳至視覺中樞,即可產生某種色覺。當A基因突變為隱性基因a時,人不能分辨紅色和綠色;當D基因突變為隱性基因d時,人不能分辨藍色;當D基因和A基因都發生突變時,此人即為全色盲。
(1)對三種感光細胞來說,不同波長的光作為 ,能引起其膜 變化,導致感光細胞內的一系列生理反應。
(2)D,d基因和A,a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當夫婦雙方的基因型為DdXAXa和DdXAY時,他們生一個全色盲孩子的概率是 。
(3)X染色體上還有一個編碼凝血因子Ⅸ的基因(H),該基因突變為隱性基因h時,凝血因子Ⅸ失去活性,從而引起血液無法凝固,這是一種血友病,稱為血友病B;以下是B.Rath在1938年調查的一個家系的系譜圖(2號在調查時已經死亡,且只知道其為血友病B患者,不知其是否為紅綠色盲患者):
分析系譜圖可知,II代3號個體在形成生殖細胞時, 染色體一定發生了 。若2號只為血友病B患者,則3號的基因型是 ,在這種情況下,若3號再生一個男孩,只患一種病的可能性比兩病兼患的可能性要 (填“大”或“小”或“一樣大”)。
(4)采用基因治療的方法有可能為治療血友病B帶來曙光,將 與運載體相結合,然后將其導入造血干細胞中,體外培養后輸回人體,患者血液中即可檢測到凝血因子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吉林一中13級下第一學月“教與學”質量檢測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加酶洗衣粉就是添加了固定化酶的洗衣粉
B.微生物培養基的各種組分均來源于動物原料
C.果酒制成后,可將裝置轉移至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并持續通氧制果醋
D.腐乳發酵過程中毛霉和根霉為互利共生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第三次質檢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種方式,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若分泌物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則分泌細胞位于下丘腦中
B.若分泌物為促甲狀腺激素,則甲狀腺為靶器官
C.若分泌物為甲狀腺激素,則可直接反饋調節的靶器官是垂體和甲狀腺
D.若分泌物為甲狀腺激素,則可反饋調節下丘腦細胞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揭陽市畢業班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家系中有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如下圖),其中一種是伴性遺傳病。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B.Ⅱ-3的致病基因均來自于I-2
C.Ⅱ-2有一種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三種可能
D.若Ⅲ-4與Ⅲ-5結婚,生育一患兩種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三3月質檢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生態護坡就是綜合工程力學、土壤學、生態學和植物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對料坡或邊坡進行保護,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組成的綜合護坡技術。下圖為某種泥質海岸生態護坡的模式圖。據圖分析:
(1)上圖坡地生態系統中,人們在中低潮帶引種一些耐鹽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帶和超高潮帶種植像怪柳、樟毛等相對耐干早的植物,這體現了群落的 結構。人們通過對沙灘培土、引種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灘短期內出現物種比較豐富的坡地生物群落,這種現象屬于 ,這說明 。
(2)經觀察和測定灌草叢帶中的幾種生物種群及其獲得的能量值如圖。圖中沙氏變色晰與小型地面肉食性動物之間的關系為 ;沙氏變色晰在食物網中所處的營養級為
(3)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則b-e中能確定大小關系是 ,圖中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
(4)目前生態護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許多方面逐漸取代傳統的磚石、混凝土護坡,請列舉生態護坡的優點:(至少3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三3月質檢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的增殖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兩個連續的過程
B.細胞自然更新和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都能夠由細胞凋亡完成
C.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細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現是都有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已知茶樹圓形葉(A)對長形葉(a)為顯性、濃綠葉(B)對淺綠葉(b)為顯性,高莖(C)對短莖(c)為顯性。圖甲、乙分別是茶樹甲、乙中部分染色體基因組成,已知失去圖示三基因中的任意一個,配子會因不能發育而死亡(不考慮交叉互換)。請回答下列問題:
(1)茶樹甲、茶樹乙自交,F1中圓形濃綠葉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 。若在幼苗期拔掉茶樹甲F1中圓形葉的植株,則長形葉植株中,高莖與矮莖的比例為 。
(2)茶樹乙產生成活配子的基因組成為 ,茶樹乙發生的變異類型為 。
(3)現有一基因型確定為AaBbCc的茶樹,有各種性狀的染色體正常的植株可供選用,請設計遺傳實驗,判斷該茶樹染色體組成為圖甲類型還是圖乙類型。
實驗方案: 。
預測結果及結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臺州市高三3月調研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原花青素(PC)是廣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花朵和樹皮中的一種天然抗癌化合
物,某研究小組就原花青素對離體的人膽囊癌QBC939細胞抑制作用做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曲線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說明:細胞的數量通過測定相應培養瓶的吸光度值表示,細胞抑制率=(1-相應組吸光度值)/對照組吸光度值。)
PC(|jg/ml)
10 20 40
(1)實驗材料及儀器:
160 320
不同濃度的PC,膽囊癌QBC939細胞懸液,MTT儀器(測定細胞培養液的吸光 度)等
(2)實驗思路:
①取若干個培養瓶分成 組,均加入等量且適量的膽囊癌QBC939細胞懸液,再分別加入等量的相應濃度PC。
②在適宜條件下培養,定時取樣測定 ,并計算細胞抑制率。實驗過程中每個培養瓶測定 次。
(2)實驗結論: 。
(3)討論
①研究發現實驗組處于細胞周期中S期細胞的比例均顯著增加,且隨著藥物劑量增加 S期細胞的比例也增加,由此推測PC的作用機理是: 。
②上述實驗結果是膽囊癌QBC939細胞在離體條件下獲得,如果要把PC作為治療膽管癌的藥物,還需要做哪方面的實驗研究。 (寫出一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