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科學方法是生物學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學研究所選擇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為更好計算個體數量應將樣方中的其它植物拔除
B.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土壤動物的豐富度時,應防止標志物脫落
C.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應統計方格內和四邊上的菌體
D.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可以用目測估計法統計各種群的數量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3.為了保護魚類資源不受破壞,并能持續地獲得最大捕魚量,根據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應使被捕魚群的種群數量保持在K/2水平。這是因為在這個水平上
A.種群數量相對穩定
B.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C.種群數量最大
D.環境條件所允許的種群數量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 下列關于細胞內有機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核酸中的五碳糖由5個碳原子形成環狀結構
B.所有的細胞都含有脂質
C.腺嘌呤核苷(腺苷)是構成ATP、RNA和DNA的基本組成單位
D.高溫會使蛋白質中的肽鍵斷裂,其特定功能發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下列關于科學家探究“DNA是遺傳物質”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給小鼠注射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小鼠不死亡是因為S型細菌DNA加熱后變性
B.給小鼠注射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和R型活細菌,小鼠死亡,從死亡的小鼠體內可分離出活的S型細菌
C.用32P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可以通過長時間保溫減少上清液的放射性
D.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也可用14C和18O分別標記蛋白質和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7.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盲魚眼睛退化是黑暗誘導基因突變的結果
B.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對象
C.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共同進化導致生物的多樣性
D.遷入、遷出不會造成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7(10分). 圖Ⅰ表示某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的兩個相關的生理過程,其中a、b、c表示物質,甲和乙分別表示某種細胞器;圖II表示在不同溫度下,測定該植物葉片重量變化情況(均考慮為有機物的重量變化)的操作流程及結果,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1)細胞器甲乙都有雙層膜,乙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物質c是一種含3個碳原子的化合物,它在乙的___________________(場所)被徹底分解;將結構乙從細胞中提取出來,置于清水中,則其內膜破裂___________________(早、晚)于外膜。
(2)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甲內部有一些顆粒,它們被看作是甲的脂質倉庫,其體積隨甲的生長而逐漸變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圖II分析可知,該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在13℃~16℃之間,隨著溫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強度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強、減弱、不變),實際光合作用的強度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強、減弱、不變)。
(4)恒定在上述___________________℃溫度下,維持10小時光照,l0小時黑暗,該植物葉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______________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內環境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
B.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C.外界環境的變化一定會破壞內環境的穩態
D.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9.2005年備受關注的“蘇丹紅事件”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蘇丹紅一號”色素是一種人造化學制劑,全球多數國家都禁止將其用于食品生產。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蘇丹紅一號”是一種含有致癌物質的添加劑,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它在人類的肝細胞中顯現出可致癌的特性
B.細胞的畸形分化,與癌細胞的產生有直接關系
C.人和動物的染色體上普遍存在著原癌基因,“蘇丹紅一號”有可能激活原癌基因,從而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轉化為癌細胞
D.目前醫學上常用化學藥物強烈地抑制癌細胞的DNA復制來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化學藥物作用的時期是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