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種植物的細胞和B種植物細胞的結構如右圖所示(僅顯示細胞核),將A、B兩種植物細胞去掉細胞壁后,誘導二者的原生質體融合,形成單核的雜種細胞,若經過組織培養后得到了雜種植株,則該雜種植株是
A.二倍體;基因型是DdYyRr B.三倍體;基因型是DdYyRr
C.四倍體;基因型是DdYyRr D.四倍體;基因型是DDddYYyyRRrr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綏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腸道病毒EV71為單股正鏈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下圖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的示意圖。下面說法不合理的是
A.圖中+RNA有三方面功能
B.物質M的合成場所是宿主細胞的核糖體
C.患兒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該病毒,相應的記憶細胞會迅速產生抗體消滅病毒
D.假定腸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個堿基,其中A和U占堿基總數的60%。以病毒基因 +RNA為模板合成一條子代+RNA的過程共需要堿基G和C共800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浙江省下學期高二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發現,控制其葉綠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導致該基因不能正常表達,功能喪失,無法合成葉綠素,該白化苗發生的變異類型屬于
A.染色體數目變異 B.基因突變
C.染色體結構變異 D.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黑龍江大慶市高二學期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是制備分泌抗X抗體的過程,根據圖解回答問題:
(1)給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 。
(2)在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之所以選用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是因為它們融合后的雜交瘤細胞具有
和 的特性。
(3)由圖中可看出,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運用了 和 的動物細胞工程技術手段,前者常用的誘導劑與植物原生質體融合不同的是 。
(4)動物細胞培養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等,與植物細胞培養基有所不同的是,還含有 。
(5)在動物細胞融合過程中,需要將所選取的組織細胞離散開,以利于細胞融合,可用 處理離體組織細胞使之分散開。
(6)圖中有兩次篩選過程,其中步驟④的目的是篩選出 ,步驟⑤⑥的目的是篩選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黑龍江大慶市高二學期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中,下列研究方案不能實現其目的的是
選項 | 方案 | 目的 |
A | 將胰島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進行培養 | 大量生產人胰島素 |
B | 體外誘導胚胎干細胞分化 | 培育供移植的組織器官 |
C | 通過體外或體內培養骨髓瘤細胞 | 制備單克隆抗體 |
D | 用胰蛋白酶處理剪碎的動物組織塊 | 制備動物細胞懸浮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黑龍江大慶市高二學期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在現代生物科技的應用中,不需要進行檢測與篩選的是
A.將某種癌細胞在體外培養繁殖成一個細胞系
B.將鼠的骨髓瘤細胞與B淋巴細胞融合,制備單克隆抗體
C.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蘿卜-甘藍”
D.將抗蟲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培育具有抗蟲特性的新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黑龍江大慶市高二學期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物武器是指在戰爭中使人、畜致病,毀傷農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類。根據它們的類型,預測下列不屬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點的是
A.傳播不受氣候影響 B.傳染范圍廣
C.傳播途徑多 D.傳染性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黑龍江大慶市高二學期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研究小組為測定藥物對體外培養細胞的毒性,準備對某種動物的肝腫瘤細胞(甲)和正常肝細胞(乙)進行動物細胞培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利用兩種肝組織塊制備肝細胞懸液時,也可用胃蛋白酶處理
B.為了防止細胞培養過程中細菌的污染,可向培養液中加入適量的抗生素
C.細胞培養應在含5%CO2的恒溫培養箱中進行,CO2的作用是維持培養液的pH
D.將數量相等的甲、乙細胞分別置于相同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會觀察到甲細胞數量比乙細胞數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4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果蠅的體細胞中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Ⅰ號染色體是性染色體,Ⅱ號染色體上有粉紅眼基因r,Ⅲ號染色體上有黑體基因e,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現有一雌性黑體粉紅眼短腿(eerrtt)果蠅與雄性純合野生型(顯性)果蠅雜交,再讓F1雄性個體進行測交,子代表現型如下表(未列出的性狀表現與野生型的性狀表現相同)。
野生 型 | 只有 黑體 | 只有粉紅眼 | 只有 短腿 | 黑體粉紅眼 | 粉紅眼短腿 | 黑體 短腿 | 黑體粉紅眼短腿 | |
雄性 | 25 | 26 | 25 | 27 | 27 | 23 | 26 | 25 |
雌性 | 26 | 24 | 28 | 25 | 26 | 25 | 25 | 24 |
(1)果蠅的體色與眼色的遺傳符合孟德爾的 定律。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 號染色體上。若讓F1雌性個體進行測交,與上表比較,子代性狀及分離比 (會/不會)發生改變。
(2)任取兩只雌、雄果蠅雜交,如果子代中灰體(E)粉紅眼短腿個體的比例是3/16,則這兩只果蠅共有 種雜交組合(不考慮正、反交),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組合分別是 。
(3)假如果蠅卷翅基因A是Ⅲ號染色體上的一個顯性突變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若卷翅基因A純合時致死,研究者又發現了Ⅲ號染色體上的另一純合致死基因B,從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蠅,其基因與染色體關系如圖甲。該品系的雌雄果蠅互交(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其子代中雜合子的概率是 ;子代與親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頻率 (上升/下降/不變)。
(4)欲檢測野生型果蠅的一條Ⅲ號染色體上是否出現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可以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蠅,通過雜交實驗(不考慮其他變異)來完成:讓“平衡致死系”果蠅乙(♀)與待檢野生型果蠅丙(♂)雜交;從F1中選出卷翅果蠅,雌雄卷翅果蠅隨機交配;觀察統計F2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①若F2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則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Ⅲ號染色體上沒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②若F2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則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Ⅲ號染色體上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