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左圖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右圖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 麥芽糖的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圖11中T0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
②圖11中Ta、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極低的原理不同
③圖12中Tb~Tc麥芽糖積累量最多說明此時酶活性最高
④圖12中A點對應的溫度為T0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之間傳導時,若突觸小泡釋放的某種遞質與突觸后膜結合,可導致突觸后膜神經元產生興奮。能正確表示突觸后膜與突觸小泡釋放的神經遞質結合的膜電位狀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中a、b、c、d分別表示不同的變異類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①a表示同源段易位,b表示異源段易位 ②c屬于基因突變
③d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缺失或重復 ④a至d中能夠遺傳的是c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項敘述與右圖曲線基本符合的是
A.人體組織細胞中酶的活性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趨勢 |
B.基因型為Aa的植物個體自交,a的基因頻率隨自交代數的變化趨勢 |
C.抵抗力穩定性隨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的變化趨勢 |
D.酵母菌的呼吸速率隨環境中O2濃度的變化趨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甲、乙表示水稻兩個品種,A、a和B、b表示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1~8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種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1→2過程操作簡便,但培育周期長
②5與8,7與4過程的育種原理相同
③5和8的變異都發生于有絲分裂間期
④2、4、6都有基因頻率的改變,但沒有進化
⑤4和7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
⑥8過程變異是定向的,2和5過程變異是不定向的
⑦3過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
⑧2過程中第二次自交后代中符合需要的表現型中純合子占3/5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⑦ C.①④⑤⑥⑦ D.①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一個隨機交配的足夠大的種群中,某一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表現型的頻率是0.36,則( )
A.該種群繁殖一代后雜合子Aa的頻率是0.32 |
B.顯性基因的基因頻率大于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 |
C.若該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說明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
D.若該種群中A基因頻率為0.4,A所控制性狀的個體在種群中占到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正;蚣爸笇⒑铣傻亩嚯捻樞。A~D位點發生的突變導致肽鏈延長停止的是[除圖中密碼子外,已知GAC(天冬氨酸)、CGU(甘氨酸)、GGG(甘氨酸)、AUG(甲硫氨酸)、UAG(終止)]( )
A.G/C→A/T | B.T/A→G/C |
C.T/A→C/G | D.丟失T/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將純種的某二倍體植物品種甲(AA)與近緣純種乙(EE)雜交后,經多代選育出如下圖所示的新品種丙(圖中的同源染色體黑色部分是來自品種乙的染色體片段,品種甲沒有此片段)。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雜交選育過程中一定發生過染色體結構上的變異
B.雜交選育過程中一定發生過DNA上堿基對的替換
C.品種丙的產生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D.品種丙自交后代中有1/2個體能穩定遺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DNA分子的結構與復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①含有m個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復制需要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數為2n-1×m個
②在一個雙鏈DNA分子中,G+C占堿基總數的M%,那么該DNA分子的每條鏈中的G+C都占該鏈堿基總數的M%
③細胞內全部DNA被32P標記后在不含32P的環境中進行連續有絲分裂,第二次分裂的每個子細胞染色體均有一半有標記
④DNA雙鏈被32P標記后,復制n次,子代DNA中有標記的占1/2n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