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廣東江門高三期末調研考試理綜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黃皮是人們喜愛的熱帶水果之一,下圖表示一株生長 的黃皮在夏季24h內CO2的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情況。圖中A、B、C表示相應圖形的面積,a~h表示曲線上的點。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黃皮果實中特有的酸甜物質主要存在于果肉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__中。
(2)葉綠體中光反應所產生的ATP、[H]參與暗反應中的_________________過程。捕獲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時間點有_________________;假設24h內呼吸速率不變,則該黃皮的最多光合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株黃皮在一晝夜中有機物積累量可用代數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C表示),其中曲線上b~d對應時段,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含量變化為________________。
(5)與曲線上g點相比,h點所對應的時刻,該植物葉綠體內C5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安徽省安慶市高三模擬考試(三模)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中國古代茶農頗具智慧,能制作出一種介于紅茶和綠茶之間的綠葉紅鑲邊的半發酵茶——烏龍茶。為了解烏龍茶的制作工藝和原理,某興趣小組上網查找資料得知:①茶樹的葉肉細胞內含有一種叫茶多酚的植物堿,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葉變紅。 ②烏龍茶的制作工藝: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最關鍵的便是做青階段,將萎凋后的茶葉置于搖青機中搖動,葉片互相碰撞,擦傷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 葉緣細胞的破壞,發生輕度氧化,葉片邊緣呈現紅色。葉片中央部分,葉色由暗綠轉變為黃綠,即出現“綠葉紅鑲邊”。
請結合你所學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細胞的 中,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存在于
(以上兩空均填細胞結構),做青過程中邊緣細胞擦傷,有利于茶多酚與茶多酚氧化酶的充分接觸。
(2)在做青時,需將溫度控制在30~40℃范圍內,其原理是
,從而使茶葉邊緣部分發生輕度氧化。
(3)在炒青過程中,是迅速將溫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 ,
從而保持茶葉中部茶多酚不被氧化;從烏龍茶制作工藝和效果來推測70℃溫度會導致
(填“全部”或“部分”)葉綠素的破壞。
(4)某興趣小組了解到烏龍茶的制作工藝和原理之后,想通過實驗探究茶多酚氧化酶的最適溫度是多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①取生長狀況良好的新鮮茶葉120片,隨機分成 組,每組葉片數目相同;
②預設實驗溫度依次為30℃、32℃、34℃、36℃、38℃、40℃;
③將各組新鮮茶葉放入預設溫度的恒溫箱中,保溫1小時;
④觀察并統計茶葉變成紅色比例。
該實驗小組設置的各個實驗組之間互為 實驗。該實驗小組在保溫1小時后觀察發現,各實驗組茶葉顏色均為綠色,并無差異。經討論分析,其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
a、 ;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浙江省浙東北三校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植物細胞中存在“ADP+Pi+能量 ATP”的反應,其中①和②表示反應條件和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夜間有O2存在時①主要發生在線粒體
B.線粒體內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質
C.參與①、②過程的酶是同一種酶
D.葉綠體內ATP的轉運方向是基質→類囊體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元濟高級中學浙東北三校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植物細胞中存在“ADP+Pi+能量②①→ATP”的反應,其中①和②表示反應條件和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夜間有O2存在時①主要發生在線粒體 |
B.線粒體內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質 |
C.參與①、②過程的酶是同一種酶 |
D.葉綠體內ATP的轉運方向是基質→類囊體薄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