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7.(12分)為了解田鼠出生后體溫調節能力的發育情況,科研人員將母鼠和幼鼠飼養于23℃的實驗室中,測定各日齡幼鼠體溫,然后將幼鼠離窩獨處,分別暴露于23℃、30℃環境中,1.5小時后再測量其體溫后回窩。結果如圖一所示,同時利用儀器測量靜止代謝率,結果如圖二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 圖二
(1)圖示23℃條件下幼體在17日齡以前體溫偏低,但仍能高于環境溫度。此時幼體主要通過提高_________________,以維持體溫。該調節的中樞位于_________________。幼體的體溫調節能力可用恒溫指數(HI)來表示:HI= (Tbf—Ta)/(Tbi—Ta),式中Tbf為經環境溫度暴露后的體溫,Tbi為暴露前的體溫,Ta為環境溫度,則HI值約等于_________________時,表明幼鼠體溫調節能力已經較為完善。
(2)圖示測量靜止代謝率時,將幼鼠置于呼吸室,以一定速率通入空氣,以進出呼吸室氣體中的_________________濃度差反映呼吸作用強度。若攝食量相同,體重增長較多的是環境溫度為_________________的組別,從能量流動的角度看,該組幼鼠同化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的較少,更多的用于生長、發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8.下列發生了細胞分化且能體現細胞全能性的生物學過程是
A.玉米種子萌發長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
C.小麥花粉經離體培養發育成單倍體植株
D.將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中培育成克隆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45.(12分)野茉莉的花色有白色、淺紅色、粉紅色、紅色和深紅色。
(1)研究發現野茉莉花色受一組復等位基因控制(b1-白色、b2-淺紅色、b3-粉紅色、b4-紅色、b5-深紅色),復等位基因彼此間具有循環且依次完全顯隱關系(即:如果b對b1為顯性,b2對b3為顯性,則b1對b3為顯性)。為進一步探究b1、b2……b5之間的顯隱性關系,科學家用5個純種品系進行了以下雜交試驗:
則b1、b2、b3、b4、b5之間的顯隱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若b1對b2為顯性,可表示為b1>b2,依次類推)自然界野茉莉花色基因型有幾種_________________。
(2)理論上分析,野茉莉花色的遺傳還有另一種可能:花色受兩對基因(A/a,B/b)控制,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每個顯性基因對顏色的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請據此分析一株粉紅色野茉莉自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區分上述兩種可能,可用一株什么品系的野茉莉進行自交?_________________,并預期可能的結果_________________。
(4)野茉莉葉片顏色有深綠(DD)、淺綠(Dd)、白色(dd),白色植株幼苗期會死亡。
現有深綠和淺綠野茉莉進行雜交得到F1,讓F1植株相互授粉得到F2,請計算F2成熟個體
中葉片顏色的表現型及比值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5.生活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Abert松鼠被一條河流分成了2個種群。南北岸的的松鼠經過大約一萬年的演變,在形態和體色方面發生了明顯的差異。下列說法不符合“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的是
A.兩岸食物和棲息條件的不同,導致兩個種群基因突變的方向不同
B.突變和基因重組,為松鼠形態和體色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C.兩個種群形態和體色的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
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導致基因庫差異加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6.將某植物的相同細胞分別放置在A、B溶液中,細胞失水量的變化如右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選用根尖分生區細胞作為實驗材料較為合適
B.b點時細胞由于失水過多導致死亡
C.兩條曲線的差異是A、B溶液濃度不同導致的
D.6min時兩組均能觀察到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3.右圖表示細胞中某種生理過程,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丙的合成是由甲、乙共同控制的
B.甲、乙中共含有A、G、C、T四種堿基
C.若甲中發生一個組成單位的替換,丙的結構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D.若a、b上分別有x和y個密碼子,丙中最多有(x+y)/3個肽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0.某池塘中甲、乙、丙和丁四大家魚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圖1所示,兩個陸生群落的演替過程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1中四大家魚在池塘中的分布現象是群落的水平結構
B.圖1中甲魚的有機物可用于呼吸消耗、被乙魚取食和被分解者利用
C.圖2中d點綠色植物的凈初級生產量大于0
D.森林火災引起的變化屬于圖2中Q曲線代表的群落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