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據報道,日本核電站核泄漏量達到了11萬兆貝克勒爾,放射量已經超過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核電站的放射性元素的大量釋放會提高細胞癌變的幾率,其引發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引起相關基因的突變。至今都沒有找到治療癌癥的好方法,最主要是因為癌細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這種特點是因為癌變細胞的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減少。
(2)切爾諾貝利事故后觀察發現,其附近居民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有很大程度上升,其中包括兒童,這和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放射性 (物質)有關。這種物質因為它參與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而大量被甲狀腺細胞利用。
(3)在日本海嘯中,有的人在海水中漂浮了一天后最終獲救,此時他體內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有效地保留體內水分。與此同時體內調節血糖平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主要激素)增多。
(4)日本東電先前自主向太平洋排放9000噸含低濃度放射物質的污水。一只沙丁魚喝了污水后,自身受到污染,當它被吞拿魚吃掉后,吞拿魚也受到了污染,以此類推,放射性物質有可能經________________在魚體內富集積聚,進而影響到人類,而且對人類的影響相對較大,這是因為人類所處的_____________較高而使有害物質積累量更高。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特大地震,后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可能導致當地居民中白血病患者增多,兒童畸形增多,其原因是 ( )
A.氣溫太低導致 B.核輻射作用導致
C.大量煤焦油污染 D.病毒感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導致核電站放射性物質向外釋放,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皮膚傷口及消化道進入人體內,引起內輻射,放射線也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輻射傷害。受放射性物質輻射后人體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
A.人體致癌、致畸風險加大
B.人體大部分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
C.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最可能會引發呆小癥
D.人體紅骨髓中的干細胞更容易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定時練習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11年3月11日發生日本大地震后,福島第一核電站機組相繼發生爆炸,使人們產生了對“核輻射”的恐懼,全國多地出現食鹽搶購囤積的風波,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通過食用碘鹽(碘含量很少)預防放射性碘的攝入是無法實現的
B.核輻射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屬于物理致癌因子
C.核輻射引起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細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質減少
D.癌癥的發生至少在一個細胞中發生5~6個基因突變,是一種累積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蘇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必修) 題型:選擇題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發生了9.0級的大地震,當一個人突然遇到這么危險的情況時,血液中腎上腺素的含量會立即上升,并產生多種生理反應,這一生理調節過程屬于
A.神經調節 B.體液調節
C.神經—體液調節 D.激素調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選擇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和關東地區爆發了歷史罕見的里氏9.0級強烈地震,造成許多人被廢墟掩埋。經過多天的饑寒交迫后,仍有一些人奇跡般獲救。下列有關他們在被困期間體內生理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被困期間,可通過減少排尿,保持水分平衡
B.長期饑餓時,胰島A細胞分泌活動減弱,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增強
C.寒冷環境時,機體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獲救時體重均減輕,主要原因是蛋白質和脂肪被大量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