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1958年,科學家設計了DNA復制的同位素示蹤實驗,實驗的培養條件與方法是:(1)在含15N的培養基中培養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標記,離心結果如下圖的甲:(2)轉至14N的培養基培養,每20分鐘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腸桿菌的DNA樣本,離心。下圖的乙、丙、丁是某學生畫的結果示意圖。下列有關推論,正確的是
A. 出現丁的結果需要60分鐘
B. 乙是轉入14N培養基中繁殖一代的結果
C. 轉入培養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的DNA占3/4
D. 丙圖的結果出現后,將此時的DNA熱變性成單鏈后離心分析可得出半保留復制的結論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DNA半保留復制方式研究的相關知識。DNA復制時,先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將雙鏈打開,再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由此,新形成的DNA分子兩條鏈中,一條為母鏈,一條為新形成的子鏈。
A、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特點,轉入14N培養基中復制二代后所得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只含14N,另一半DNA分子是一條鏈含有15N,一條鏈含有14N,離心后分布在中帶和輕帶上,即丁圖所示結果,即出現丁的結果至少要復制兩次,而細菌每20分鐘復制一次,因此至少需要40分鐘,A錯誤;
B、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特點,轉入14N培養基中復制一代后所得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含有15N,另一條鏈含有14N,離心后都分布在中帶上,即丙圖所示結果,B錯誤;
C、轉入培養基中繁殖三代后,所有的DNA都含有14N,C錯誤;
D、丙圖是轉入14N培養基中復制一代后所得DNA分子,且都是一條鏈含有15N,另一條鏈含有14N,因此丙圖的結果出現后,將此時的DNA熱變性后離心分析可得出半保留復制的結論,D正確。
故選: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分別是兩類高等生物細胞的亞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它的邊界是[____],在分離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時,先將其邊界破壞形成勻漿后再采用__________將不同大小的細胞器分離出來。
(2)在甲、乙兩細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 ___ ]。甲圖中含有色素的細胞器是[___],若甲為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則不應有[ ___ ]結構。
(3)⑤是__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的__________。
(4)若乙為人體消化腺細胞(能合成分分泌本質為蛋白質的消化酶),將3H標記的亮氨酸注入該細胞, 則在該細胞的細胞器中3H出現的先后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用箭頭和序號表示),整個過程主要通過[④]__________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新鮮的綠色苔蘚植物葉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紅墨水的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看到苔蘚細胞的狀態如圖所示。此時,部位①和部位②的顏色分別是
A.無色、綠色
B.紅色、綠色
C.紅色、無色
D.紅色、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表示葉綠體的結構,圖乙表示暗反應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葉綠體中的色素分布于圖甲中的___________(填序號);四種色素能在濾紙條上分離,是因為它們在___________中的溶解度不同。
(2)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時,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來自___________。
(3)在光照強度、溫度和CO2濃度三種環境因素中,能直接影響圖乙所示過程的是___________。若突然降低光照強度,則在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的含量變化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者在大豆突變體庫中篩選出純合突變體甲,并對其展開研究。
(1)γ射線照射可誘導大豆發生基因突變或__________,是構建大豆突變體庫常用的__________因素誘變方法。突變體甲表現為葉皺縮型,如下圖。
(2)以突變體甲與野生型大豆為親本,進行正反交獲得F1。采用特異性引物對兩親本基因組DNA 進行PCR擴增得到兩親本的差異性條帶,可用于雜種植株的鑒定。下圖是用該引物對雙親及F1植株進行PCR擴增的結果。
據結果判斷,1~10中__________是雜交成功獲得的F1植株;推測F1中出現其它植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F1自交收獲F2,發現突變型124株、野生型380株,說明突變體甲葉型突變的遺傳符合孟德爾的__________定律。
(3)研究發現突變體甲是7號染色體片段缺失導致的,預測該缺失范圍內有6個基因(記為基因1~6)最有可能與甲的葉皺縮有關,而這6個基因在8號染色體上均有功能類似的基因(記為基因1'~6')。為確定基因1~6中與甲的葉皺縮直接相關的基因,研究者從野生型__________細胞中提取總RNA,逆轉錄獲得__________作為PCR模板,根據上述基因設計引物進行擴增。結果發現只擴增出基因1~4,以及基因1'、3'、5'、6',故鎖定基因__________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后命名為基因P和基因Q。
(4)研究者將同為葉皺縮表型的突變體乙與突變體甲雜交,子代均表現為葉皺縮,說明突變體乙與突變體甲的突變位點是__________(相同/不同)的。進一步對突變體乙的基因測序,發現僅有基因Q發生突變。為確定基因Q的功能,將該基因轉入__________的大豆中,若發現__________,則可證實基因Q與葉片正常發育直接相關。
(5)研究發現基因Q與大豆葉表皮角質層的發育過程有關,角質層具有保水、抵抗病菌和昆蟲侵襲等作用。請預期該研究的應用價值: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棄耕的農田經若干年的演變逐漸形成了樹林,成為了一個相對更加穩定的生態統。某科研小組對該地區生活在棄耕農田中的肉食性動物甲進行了十年的調查與研究。甲的種群數量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在種群水平上,對動物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調查動物甲的數量采用了標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據圖可知,動物甲的環境容納量為________ (填“Kl”或“ K2”或“K3”)。
(2)由農田演變為樹林的過程屬于演替類型中的________。在上述演替過程中,群落在______等方面還會逐漸發生改變。
(3)退耕農田演替為樹林導致該地區生物種類增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逐漸增強,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價值。動物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地與其他生物進行著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各種細胞膜組成成分的含量,圖示能說明的是
A. 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質和糖類
B. 細胞膜中的脂質和蛋白質含量的變化與細胞膜的功能有關
C. 細胞膜的功能越簡單,所含蛋白質的數量越多
D. 蛋白質在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分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B. 細胞分化的過程中遺傳信息隨之發生改變
C. 一般情況下,分化后的細胞將保持分化后的狀態
D. 細胞分化導致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穩定性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