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種類 | 細胞狀態 |
甲細胞 | 剛發生質壁分離 |
乙細胞 | 沒有發生質壁分離 |
丙細胞 | 質壁分離現象明顯 |
A. | 形態不再發生變化是因為細胞已經死亡 | |
B. | 實驗前甲、乙、丙三種細胞細胞液濃度關系是乙>甲>丙 | |
C. | 實驗后甲、乙、丙三種細胞細胞液濃度關系是乙<甲<丙 | |
D. | 形態不再發生變化時三種細胞液的濃度相等 |
分析 1、滲透作用的發生水分的運輸方向是從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的一側擴散.
2、乙未出現質壁分離,丙質壁分離現象最明顯,所以實驗前,乙的細胞液濃度最高丙最低,即乙>甲>丙.
3、實驗后,形態不再變化,則甲、丙的細胞液濃度與外界蔗糖溶液濃度相同,乙的細胞液濃度≥蔗糖溶液濃度,所以實驗后乙≥甲=丙.
解答 解:1、甲、丙都發生質壁分離,丙分離程度較大,說明蔗糖溶液濃度大于細胞甲和乙細胞液濃度,且甲細胞液濃度大于丙,乙沒有質壁分離,說明乙細胞液濃度與蔗糖溶液相當,故實驗前乙>甲>丙;
2、由于乙沒有質壁分離,故實驗后乙細胞液濃度≥實驗后蔗糖溶液濃度,而甲和丙發生質壁分離,圖示形態不再變化,那么實驗后甲、丙細胞液濃度和實驗后蔗糖溶液濃度相等,故實驗后乙≥甲=丙.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質壁分離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糖類,脂類、核酸 | B. | 蛋白質、脂質、核酸 | ||
C. | 蛋白質、糖類、脂質 | D. | 蛋白質、核酸、脂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利用圖示實驗可驗證酶的高效性 | |
B. | I、II量筒收集的水的體積代表了O2的產生量 | |
C. | 相同且適宜條件下.II量筒中水量的增加快于I量簡 | |
D. | 錐形瓶中的反應結束后,II量筒中收集的水多于I量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后,B細胞和T細胞均具特異性識別功能 | |
B. | 經流感病毒刺激后,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與該病毒結合 | |
C. | 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后,刺激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與該病毒結合 | |
D. | 該病毒第二次侵入人體后,機體中的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并產生大量抗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雜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現純合子和雜合子 | |
B. | 通過測交可檢測顯性個體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數量 | |
C. | 孟德爾豌豆實驗中發現問題階段運用雜交與自交 | |
D. | 通過正交和反交組合可判斷核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體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弱光下植物光合速率低是因為C5不足 | |
B. | 溫室通風時葉肉細胞中C3含量下降 | |
C. | 水果貯存時充入N2的目的主要是抑制無氧呼吸 | |
D. | 人體成熟的紅細胞通過無氧呼吸產生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突變為HIV提供變異來源 | |
B. | AIDS的傳播途徑包括性接觸.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 |
C. | 因HIV侵入并大量破壞T細胞后,導致AIDS患者免疫功能完全喪失 | |
D. | AIDS患者往往會招致平時對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無害的感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生物(四川卷參考版) 題型:綜合題
豌豆蚜和鱗翅目幼蟲是利馬豆的主要害蟲,蟬大眼蝽可取食利馬豆及兩類害蟲。研究人員用蔬果劑處理去除部分豆莢后,測試以上動物密度的變化,結果見下表(單位:個/株,蔬果劑對以上動物無危害)。
物種 | 分組 | 第七天 | 第14天 | 第21天 |
蟬大眼蝽 | 對照組 | 0.20 | 0.62 | 0.67 |
處理組 | 0.20 | 0.10 | 0.13 | |
豌豆蚜 | 對照組 | 2.00 | 4.00 | 2.90 |
處理組 | 2.00 | 8.70 | 22.90 | |
鱗翅目幼蟲 | 對照組 | 1.00 | 1.31 | 0.82 |
處理組 | 1.13 | 2.19 | 2.03 |
(1)調查豌豆群的種群密度應采用 法,施用蔬果劑后,預測豌豆芽的種群數量將呈
型增長。
(2)在該生態系統中蟬大眼蝽屬于第 營養級,蟬大眼蝽攝入有機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蟬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長發育繁殖。
(3)利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變為 供利馬豆利用,利馬豆與根瘤菌的種間關系為 。
(4)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蟬大眼蝽主要取食 ,請說明你判定的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