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表示某地甲、乙兩個種群數量變化關系。據表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時間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第六年 | 第七年 | … |
甲種數量:乙種群數量 | 1.2 | 1.45 | 1.3 | 1 | 0.65 | 0.33 | 0.003 | … |
A.前5年內,甲乙兩種群均為S型增長
B.第4年時,甲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
C.甲乙兩種群為捕食關系,其中乙為捕食者
D.甲乙兩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強度由弱到強再到弱
【答案】D
【解析】
表格中的數據反應了甲與乙兩個種群的數量關系變化,以比例的形式呈現可以看出甲與乙的相對數量,在前五年,相比較于乙,甲的數量在變大,但要明確比例變大并不代表種群數量也一定增大,這是本題的解題關鍵。
A、兩個種群的比例表現正在變大但不代表兩個種群的數量都在增長,A錯誤;
B、第四年時只表明甲與乙的數量比達到了1:1,而環境容納量是指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數量,只分析甲乙數量比無法得出此時是不是達到了K值,B錯誤;
C、在第五年以后可以發現甲與乙的比值越來越小,證明甲相對于乙來說在逐漸減少,若乙為捕食者,甲為被捕食,則甲數量下降應該限制乙的增長,C錯誤;
D、若甲乙表現為競爭,圖中的數據變化符合競爭的數量變化,由數據可以得知,競爭的強度開始較弱,甲占優勢,后種群數量相當證明此時種群競爭程度達到最大,而乙后續數量多于甲,競爭程度又下降,D正確;
故選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回答下列有關酶實驗的問題。
(1)用蛋白酶去除大腸桿菌核糖體的蛋白質,處理后的核糖體仍可完成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由此可推測核糖體中對該反應起催化作用的物質是_________。
(2)某同學為了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想用碘液作為觀測指標的檢測試劑,能否到達實驗目的?_________。因為:_________。
(3)為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見下表:
試管 | 底物和試劑 | 實驗條件 |
1 | 1cm3瘦肉塊+4ml蒸餾水 | 37℃水浴;pH=1.5 |
2 | lcm3瘦肉塊+4m胃蛋白酶 | 37℃水浴;pH=8 |
3 | lcm3瘦肉塊+4ml胃蛋白酶 | ① _________;pH=1.5 |
4 | 1cm3瘦肉塊+4m胃蛋白酶 | 0℃水浴;PH=1.5 |
a.完成實驗設計:實驗方案中①應為_________。
b.表格中3、4號試管為一組對照實驗,則實驗中要探究的自變量是_________,請為該組實驗擬定一個課題名稱:_________。
c.本實驗的因變量可以通過觀察_________來確定。
d.2、3號試管所研究的問題中,_________號為對照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鼠毛色的遺傳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分別用T、t和R、.r表示。現將兩只純種黑鼠雜交,F1全為灰鼠,F1灰鼠相互交配產生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6:1。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親本的基因型是TTrr和ttRR
B.F1灰鼠的基因型為TtRr
C.F2黑鼠中純合子的個體占1/6
D.若F1灰鼠測交,則后代有3種表現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減數第二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
B. 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來源
C. 二倍體水稻的花藥經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水稻的過程就是單倍體育種
D. 三倍體無籽西瓜的無籽性狀不能遺傳給下一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腰椎部受傷造成右側下肢運動障礙,但有感覺。該病人受損傷的部分可能是在( )
①傳入神經 ②傳出神經 ③感受器 ④神經中樞 ⑤效應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長素發現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達爾文的實驗證明單側光照使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影響并運輸到伸長區,使背光側比向光側生長快而出現向光彎曲。
B.詹森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C.拜爾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D.溫特借助瓊脂塊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影響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水稻的高稈對矮稈為完全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對易感病 為完全顯性,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現有純合高桿抗病和純合矮桿易感病的兩種親本雜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復實驗,統計F2的表現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結果:高稈抗病:高稈易感病:矮稈抗病:矮稈易感病= 249∶51∶ 51∶49。據實驗結果回答問題: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依據是__________。
(2)上述兩對等位基因之間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2中出現了親本所沒有的新的性狀組合,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進行了重新組合,具體發生在__________期。
(3)請根據所學知識對上述實驗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假說),并設計簡單實驗驗證。
①控制上述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上。
②F1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7∶3∶3∶7。
③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為驗證上述假說,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并預期實驗結果。
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產生進化的原材料。下列變異現象不屬于此類突變的是( )
A.三倍體無子西瓜的獲得B.利用生長素類似物獲得無子番茄
C.貓叫綜合征D.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南方某地的常綠闊葉林因過度砍伐而遭到破壞。停止砍伐一段時間后,該地常綠闊葉林逐步得以恢復。如表為恢復過程依次更替的群落類型及其植物組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演替階段 | 群落類型 | 植物種類數/種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喬木 | ||
1 | 草叢 | 34 | 0 | 0 |
2 | 針葉林 | 52 | 12 | 1 |
3 | 針、闊葉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綠闊葉林 | 106 | 31 | 16 |
A.該地常綠闊葉林恢復過程中,群落演替的類型為次生演替
B.與針葉林中動物分層現象相比,草叢中的動物分層現象較為簡單,豐富度低
C.該地能恢復到第4階段說明人類活動未影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綠闊葉林得以恢復與土壤條件、植物的種子等的保留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