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中物種的豐富度取決于各類生物的生態位。生態位指的是生
物種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占有的地位,也就是說這一物種在群
落中處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一個群落中不同物種在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上都是不
同的,因此它們有自己不同的生態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群落中生態位越相似的物種競爭越激烈,結果會導致物種的豐富度下降
B.一定區域內生活的各種群中食性相似,棲息環境差異不大,有利于生物的進化發展
C.群落中各種群的生態位分化越大,生物生存下來的機會就越大,物種的豐富度就越
大
D.一定區域內生活的各種群間生態位重疊越多,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山東省聊城市高二第一次模塊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表是某地區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相關量統計,試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
調查時間 調查項目 |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葉面積指數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獲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總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7.43 |
55.50 |
116.61 |
150.81 |
凈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該地區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屬于 ,從數據分析,在演替過程中群
落物種豐富度變化趨勢是 。
(2)統計表明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態系統光能截獲率變化與葉面積指數的關系
是 。
(3)請用坐標圖繪出生產者呼吸量與葉面積指數之間的關系曲線。
(4)下圖是1953~1996年間該生態系統生物量(有機物量)統計圖,據圖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變規律是 。
(5)在對該地區某時間群落結構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 法對植物豐富度進
行調查,同時注意調查不同物種 情況,以獲得群落的垂直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廣東省梅州市高二第二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下表是某地區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相關量統計,試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
調查時間 調查項目 |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葉面積指數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獲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總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7.43 |
55.50 |
116.61 |
150.81 |
凈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該地區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屬于 ,從數據分析,在演替過程中群
落物種豐富度變化趨勢是 。
(2)統計表明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態系統光能截獲率變化與葉面積指數的關系
是 。
(3)請用坐標圖繪出生產者呼吸量與葉面積指數之間的關系曲線。
(4)下圖是1953~1996年間該生態系統生物量(有機物量)統計圖,據圖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變規律是 。
(5)在對該地區某時間群落結構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 法對植物豐富度進
行調查,同時注意調查不同物種 情況,以獲得群落的垂直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天津市高考考前生物預測卷 題型:綜合題
I.(10 分)圖甲表示生態系統中各成分在碳循環中的關系,圖乙為一定時間內某一生態系統中的幾個種群數量變化曲線。
(1)圖甲中的C主要是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 ,圖甲中的F屬于第 營養級,相當于圖乙中的 。(填“甲"“乙"或“丙”)
(2)圖甲中流入D的總能量小于F獲得的總能量,主要原因是F獲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還有部分能量被 所利用;若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m千焦,則圖甲中最高營養級生物獲得的能量最多為 。
(3)種群丙在a、b、c、d四個時期中種群密度最大的是 期,調查該種群密度的方法是 。
(4)若圖甲表示某一農田生態系統,則在被棄耕后發生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 ,用該生態系統中的秸稈生產“再生纖維共混膜”作為地膜使用,此膜可被圖甲中的 (填字母)產生的 酶分解為無機物供植物再利用。
Ⅱ.(12分)去年6月下旬以來,柄息在某湖區400多萬畝湖洲地中的約20億只東方田鼠,隨水位上漲部分內遷。它們四處打洞,啃食莊稼,嚴重威脅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萬畝稻田。
(1)生態學家研究發現,東方田鼠種群是在圍湖造田期間遷入湖洲地的,遷入初期種群數量很少,一個月內隨著水稻和蘆葦等作物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而迅速增長。根據以上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①為研究東方田鼠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生態學家建構了數學模型,其過程如下表。請填寫表中b和c空白之處的內容。
建構數學模型的一般方法
|
建構東方田鼠種群增長模型的主要步驟
|
a.觀察對象,搜集現實 信息
|
a.東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強.在最初的一個月內,種群數量每天增加1.47%
|
b.
|
b.Nt=N0·λt (其中,Nt代表t天后東方田鼠的 數量,t表示天數,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天前種 群數量的倍數.N0表示最初的東方田鼠的數量) |
c.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 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 修正
|
c.
|
②假設東方田鼠種群遷入初期為3000只,則30天后該種群的數量(N30)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計算具體結果)
(2)對于該湖區的鼠患,有人主張投放高毒性的滅鼠藥,在短期內迅速殺死大量東方田鼠。請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說出此法不好的兩點理由。
①
②
(3)利用生態學觀點分析對于東方田鼠怎樣處理較為恰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表是某地區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相關量統計,試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
調查時間 調查項目 |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葉面積指數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獲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總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7.43 | 55.50 | 116.61 | 150.81 |
凈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該地區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屬于 ,從數據分析,在演替過程中群
落物種豐富度變化趨勢是 。
(2)統計表明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態系統光能截獲率變化與葉面積指數的關系
是 。
(3)請用坐標圖繪出生產者呼吸量與葉面積指數之間的關系曲線。
(4)下圖是1953~1996年間該生態系統生物量(有機物量)統計圖,據圖你可以得出的生
物量演變規律是 。
(5)在對該地區某時間群落結構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 法對植物豐富度進
行調查,同時注意調查不同物種 情況,以獲得群落的垂直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