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和乙中溶液都呈紫色;丙和丁中蛋白塊消失 |
B、甲中溶液呈紫色、乙中溶液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塊消失、丁中蛋白塊不消失 |
C、甲和乙中溶液呈紫色;丙中蛋白塊消失、丁中蛋白塊不消失 |
D、甲和乙中溶液都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塊消失、丁中蛋白塊不消失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①圖中乙酶活性的改變可能是因為其分子結構的改變 |
B、①圖中甲酶可能是核酶 |
C、②圖表示的酶可以是人體細胞內的呼吸酶 |
D、②圖表示酶的活性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說明酶已經失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基因組成如甲圖所示的兩個親本雜交產生AaBB后代的概率為
| ||
B、如果乙圖表示細胞中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含量,則②表示氧元素 | ||
C、丙圖表示某家庭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如5號女兒患病,那么3、4號異卵雙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為
| ||
D、從丁圖DNA復制可看出DNA復制是半保留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①為雙層膜,共有2層磷脂分子組成 |
B、②為染色質,是DNA的主要載體 |
C、③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
D、④能實現核質之間的信息交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Ⅲ-Ⅰ患該病的概率為0 | ||
B、Ⅰ-1一定攜帶該致病基因 | ||
C、Ⅱ-4不一定攜帶該致病基因 | ||
D、Ⅲ-3攜帶該致病基因的概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線粒體、核糖體、質粒、酶等結構或物質中肯定不含有核糖 |
B、C、H、O、N、P是葉綠體、線粒體和染色體共有的組成元素 |
C、糖蛋白、抗體、RNA聚合酶、限制性內切酶都是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 |
D、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腸道病毒的遺傳物質只含有4種堿基和4種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核糖體和葉綠體 |
B、細胞核和核糖體 |
C、核糖體和線粒體 |
D、細胞核和高爾基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圖1的B組細胞位于圖3的甲~乙段,細胞中發生的主要變化是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
B、圖1中的C組只有部分細胞位于圖3的乙~丙段 |
C、圖2中,D組表示精原細胞,E組表示初級精母細胞,F組表示次級精母細胞 |
D、圖3中丙~丁段表示著絲粒分裂,可發生于圖2的E組細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