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植物的智能
人們往往把植物視作被動存在的東西——永遠不可能有任何驚人舉動的靜止生命。但現在正出現一個新的科學領域,挑戰著這些假設。支持者們說,植物是其環境的積極控制者,并且顯示出許多能被稱為聰明的舉動。例如,它們能夠根據對環境的估計來有計劃地生長,它們還能使用創造性的方法擊敗敵人。智力通常被定義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植物也有。
有的科學家曾將一些單獨的菟絲子(一種不進行光合作用的寄生植物)移植到營養狀況不同的山楂樹上。結果發現,菟絲子更可能纏繞在營養狀況好的宿主身上,而拒絕營養狀況差的宿主。它在從宿主身上汲取養料之前就顯示出了這種接受和拒絕的反應。
科學家們解釋道:“在細胞里一定進行著某種計算,但我們不知道這是怎么完成的。植物能夠對環境進行評估,這意味著它們的行為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復雜得多。”那么,我們為什么直到現在才意識到植物比我們認為的要“能干”得多呢?主要就是因為植物活動起來比我們要慢得多。因為我們通常看不到它們在生長,所以很難想到它們能夠行動,更不用說智力了。
另一個原因是,人們研究植物的地方通常是在溫室或花園里,科學家們認為要研究植物的智能,應該給植物提供一個富有挑戰性的環境,來誘發它們的智能行為。植物面臨挑戰時顯示出智能行為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它們遭到動物攻擊時的反應。以蒿屬植物為例,當受到昆蟲的襲擊時,它會向空氣中釋放出揮發性的化學物質,發出有掠食者出現的信號,這些化學物質會向其他植物發出警告,讓它們多產生一種防御劑,昆蟲是很排斥這種防御劑的。最近的研究還顯示,野生煙草會“偷聽”蒿屬植物之間傳遞的信息,并以此來增強自己的防御能力。
植物似乎還有自我識別的能力。在2003年公布的一份研究中,以色列科學家將一株植物一分為二,無性繁殖成兩株,在分離幾周之后,兩株植物的根系也各自分開生長,它們也發現自己已經分別成為單獨的植物。
植物如何做出這樣的反應呢?植物沒有神經系統,沒有大腦,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它們的反應依靠某種激素和電信號的接收、轉換和反饋系統來協調。埃里克·戴維斯博士認為:本質上,電信號的產生是因為細胞膜電位(細胞內外電荷的差異)的改變。所以,離子穿過細胞膜的任何運動都是一次電信號傳遞。如果隨后其他細胞發生電傳遞,就會產生電信號,整株植物的大部分行為反應可能是通過電活動協調完成的。
【1】下列各項中,不能證明植物有智能的一項是( )
A.菟絲子更可能選擇營養狀況好的宿主,甚至在汲取養料前就有接受或拒絕宿主的反應。
B.科學家發現,營養狀況不同的山楂樹都能為菟絲子等不進行光合作用的寄生植物提供養料。
C.有的植物在面臨昆蟲的襲擊時,會向空氣中釋放出揮發性的化學物質,以此來排斥昆蟲,這些化學物質會發出信號警告其他植物。
D.野生煙草也能“破譯”蒿屬植物之間通過化學物質傳遞的信息,從而增強自己的防御能力,防御昆蟲的襲擊。
【2】下列各項中,對原文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植物擁有積極地控制環境的能力,表現在它們能夠選擇宿主、主動防御、自我識別等方面。
B.植物的智能是指其解決面臨的環境問題等方面的能力,這種智能沒有體現在植物相對緩慢的生長過程中。
C.研究植物通常是在溫室或花園里,而這類環境不富有挑戰性,不能誘發植物的智能,這是使得人們直到現在才認識到植物比我們認為的還要“能干”得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D.埃里克·戴維斯博士把植物能夠做出智能的反應,歸因于某種激素和電信號的接收、轉換和反饋系統的協調。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植物是其環境的積極控制者,表明植物不僅能夠對環境進行評估,而且能夠有計劃有選擇地改善生態環境。
B.只要把握植物依靠激素和電信號來協調其行為反應的原因,就有可能更準確地揭示植物智能的奧秘,更好地優化自然環境。
C.科學家們通過給植物提供富有挑戰性的環境,就能賦予植物細胞趨利避害的反應能力,從而更好地研究植物的智能。
D.由于植物的智能與電信號緊密相關,所以研究植物智能反應最佳的方式就是給予植物充分的電信號刺激。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各項中,不能證明植物有智能的一項”。
B項錯誤,根據原文“有的科學家曾將一些單獨的菟絲子(一種不進行光合作用的寄生植物)移植到營養狀況不同的山楂樹上。結果發現,菟絲子更可能纏繞在營養狀況好的宿主身上,而拒絕營養狀況差的宿主”,可知山楂樹是“被動”為菟絲子提供養料,不能證明植物具有智能。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各項中,對原文的理解正確的一項”。
A項,“主動防御”錯誤,根據原文“植物面臨挑戰時顯示出智能行為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它們遭到動物攻擊時的反應”,可知植物是在遭受動物攻擊時,才會有防御反應,它們的防御是被動的,不能稱之為“主動防御”。
B項,“這種智能沒有體現在植物相對緩慢的生長過程中”錯誤,根據原文“那么,我們為什么直到現在才意識到植物比我們認為的要‘能干’得多呢?主要就是因為植物活動起來比我們要慢得多。因為我們通常看不到它們在生長,所以很難想到它們能夠行動,更不用說智力了”,可知植物的智能在相對緩慢的生長過程中有所體現,只是體現得“不夠明顯”,我們很難覺察到。
D項,“歸因于某種激素和電信號的接收、轉換和反饋系統的協調”錯誤,根據原文“埃里克·戴維斯博士認為:本質上,電信號的產生是因為細胞膜電位(細胞內外電荷的差異)的改變。所以,離子穿過細胞膜的任何運動都是一次電信號傳遞。如果隨后其他細胞發生電傳遞,就會產生電信號,整株植物的大部分行為反應可能是通過電活動協調完成的”,可知埃里克·戴維斯博士把植物能夠做出智能的反應,歸因于電信號的接收、轉換和反饋系統的協調,沒有涉及到“激素”的內容。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要求選出“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
A項,“植物是其環境的積極控制者,表明植物……能夠有計劃有選擇地改善生態環境”錯誤,根據原文“支持者們說,植物是其環境的積極控制者,并且顯示出許多能被稱為聰明的舉動”,可知“植物是其環境的積極控制者”意在說明植物具有智能,并不能據此推斷出植物能夠“有計劃有選擇地”改善生態環境。
C項,“賦予植物細胞趨利避害的反應能力”錯誤,根據原文“它們能夠根據對環境的估計來有計劃地生長,它們還能使用創造性的方法擊敗敵人”,可知趨利避害的反應能力是植物自身就有的,而不是外界賦予的。
D項,“研究植物智能反應最佳的方式就是給予植物充分的電信號刺激”錯誤,根據原文“植物沒有神經系統,沒有大腦,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它們的反應依靠某種激素和電信號的接收、轉換和反饋系統來協調”,可知植物的智能是“最有可能”與電信號緊密相關,而不是指確定的事實,所以不能據此推出“電信號刺激”是研究植物智能反應的“最佳方式”。
故選B。
客觀選擇題側重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每個選項涉及的答題區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個選項的答題區域雖然來自多個段落,但也往往圍繞一個共同大方向。考生要會讀,就是會讀文或圖表,會讀選項。會讀文就是能讀出文本陳述的事實及核心、文本列舉的數據及其差異、材料顯示的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等信息點;會讀選項就是閱讀試題選項時能讀出選項命題者命題的側重點。還要細對,就是精細對點,把讀文讀出的信息點與選項的命題點進行細致對照。命題者往往會在細處著手,這就需要考生細心篩選信息點和命題點。接著就要嚴排查,就是在細對的基礎上嚴格排查四個選項,發現選項與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進行確定答案。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B淋巴細胞與腫瘤細胞融合,雜交瘤細胞中含有B淋巴細胞中的抗體基因
B.將人的干擾素基因重組到質粒后導入大腸桿菌,獲得能產生人干擾素的菌株
C.用紫外線照射青霉菌,使其DNA發生改變,通過篩選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體自行感染細菌后其DNA整合到細菌D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
①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分別是調查群落中植物和動物豐富度的常用方法
②生長素類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
③維持內環境 pH 值穩定主要與神經調節有關
④多數感冒不要治療也可痊愈,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A.1項B.2項C.3項D.4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藥用植物是一類具有特殊用途的經濟植物,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的醫療和保健作用。;藥用植物的品種改良工作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重視。請回答下列問題:
(1) 科研人員用惹苡花粉培養出單倍體植株,此實驗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為鑒定單倍體植株,可制作______________進行染色體觀察。
(2) 川芎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大幅度減產,日本學者用川芎的_______作為外植體進行脫毒培養,在適宜濃度的_______誘導下,外植體經_______和_______形成脫毒川芎。
(3) 科研人員試圖通過_______技術將中藥柴胡的藥效成分基因轉入胡蘿卜。他們將柴胡的原生質體與胡蘿卜原生質體進行融合,通過組織培養M終獲得了再生愈傷組織。
(4) 莨菪中分離得到的天仙子胺6(3羧化酶基因轉人顛茄中,轉基因植株能夠產生大量的東莨菪堿。這項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種間的______________。若從分子水平上檢測天仙子胺6β羧化酶基因是否成功在顛茄細胞中轉錄,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術,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基因探針與______________進行雜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駐足(停留) 勝景(勝利)
B.窺見(從縫隙里看) 豁亮(開闊)
C.鳥瞰(從高處往下看) 惟妙惟肖(相似)
D.蜂窠(窩) 巧妙絕倫(絕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中藥材的藥用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B.建立植物園及動物園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保護
C.引進國外物種是增加當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
D.群落自然演替過程中生物多樣性可能降低或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與人體生命活動調節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激素
B.大腦皮層受損的患者,排尿、排便反射不能完成
C.嬰幼兒缺乏生長激素可影響其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D.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幾乎作用于體內所有的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和克隆動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核移植的受體細胞最好是受精卵
B.目前核移植技術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顯微操作去核法
C.用于核移植的供體細胞一般選用傳代10代以內的細胞
D.哺乳動物的核移植可以分為胚胎細胞核移植和體細胞核移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長素是人們認識最早的植物激素。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頂端優勢體現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B.單側光照射后導致生長素在莖尖分布不均勻,從而使植物表現出向光性
C.生產中選用嫩芽較多的枝條扦插更易成活
D.植物體的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根和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