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今低碳生活、綠色經濟已成為人類共同的目標。如圖是碳循環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減少對過程③的依賴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B.植樹造林有助于增強過程②而減少大氣CO2含量
C.碳循環的過程①②伴隨著生態系統的能量循環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葉綠素完全缺失的水稻葉片進行的相關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葉綠素完全缺失的水稻葉片不能吸收紅光
B.葉綠體內部巨大的膜面積為暗反應的酶提供了附著位點
C.用該水稻葉片進行光合色素分離實驗,圓形濾紙片上會出現兩個直徑較小的圓
D.Fe參與葉綠素的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1、圖2表示某種生物的部分染色體發生變異的示意圖,①和②、③和④互為同源染色體,則兩圖所示的變異( )
A. 均為染色體結構變異B. 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均發生改變
C. 均使生物的性狀發生改變D. 均可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鼠與蛇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
B.如果蛇的數量減少,鷹的數量也一定會減少
C.圖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無機環境構成生態系統
D.—種生物可以處于不同的營養級,從而形成食物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以帶有落葉的表層土壤(深5cm左右)為實驗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適宜溫度下的分解作用,對土壤的處理情況見下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葉時與土壤濕度間的關系
B.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士壤是否滅菌處理,實驗中的對照組是1組和3組
C.為了控制實驗中的無關變量,作為實驗材料的落葉也應進行滅菌處理
D.預期結果是1、3組的落葉不被分解,2、4組的落葉被不同程度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據。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成分(mol/L) | Na+ | K+ | Ca+ | Mg+ | C1- | 有機酸 | 蛋白質 | |
① | ② | 142 | 5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的Na+少,而蛋白質、K+多
B.②屬于血漿,③屬于組織液或淋巴,②的水分可能直接來自細胞內液
C.組成①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占明顯優勢的是Na+和K+
D.①與④的成分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與細胞膜的功能特性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給健康的實驗鼠靜脈注射不同劑量的胰島素,測得血糖的補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曲線b的上升與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有關
B.隨著曲線a的下降,肝臟和肌肉細胞水解糖原產生葡萄糖的速率減慢
C.當胰島素濃度為40uU. mL-l時,血糖濃度有降低的趨勢
D.實驗鼠被注射的胰島素劑量越高,胰島B細胞合成分泌胰島素的量就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間的關系,圖2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經第二營養級的分配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生態系統成分看,該草原除了圖1中出現的以外還應有__________;在該生態系統中,腐生細菌、真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圖1中消費者之間存在的種間關系有__________________。鷹同化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外,去向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圖2中B的能量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該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_________穩定性很低。為了增強其自我調節能力,可以從增加生物多樣性入手。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除了直接價值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小組利用云南松幼苗、三七幼苗進行溫室沙培,測定兩植物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假設兩種植物的呼吸速率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七的呼吸速率小于云南松
B.云南松比三七更適宜在弱光環境下生長
C.與D點相比,B點時云南松C3的消耗速率較低
D.D點表示三七和云南松的葉綠體產生的O2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