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右圖是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1958年將胡蘿卜韌皮部的一些細胞培養成新植株的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4]是由[3]中單個細胞經過________形成的細胞團,細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該細胞團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經過________形成[5],最后形成一株完整的植株。
(2)這一事實說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保持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據此實驗可以推斷,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也可能培養出與該動物類似的個體,原因是______ ____ _(3分)
(1)脫分化 有絲分裂 高度液泡化的無定形態的薄壁細胞 再分化
(2)細胞全能性
(3)細胞核內含有保持本物種遺傳特性所需的全套遺傳物質
【解析】
試題分析:(1)由圖可知,1是胡蘿卜植株,2是胡蘿卜根的切片,3是從根的切片中分離的細胞,4是由單個細胞分裂后形成的細胞團,5是胚狀體,6是試管苗。4是由3中單個細胞以有絲分裂方式經過脫分化形成的細胞團,這團細胞為高度液泡化的無定形的薄壁細胞。4經過再分化形成5,最后形成一株完整的植株。
(2)植物的組織培養說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3)由于動物細胞核內含有保持本物種遺傳特性所需的全套遺傳物質,所以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也可能培養出與該動物類似的個體。
考點:本題考查植物組織培養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每空1分。)細胞膜的存在使細胞成為一個獨立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因此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目標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細胞十分微小、不易觀察,因此,細胞的發現是在_________發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幾百年里人們卻從來沒有能真實觀察到細胞膜,這是因為細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圖表示物質進出細胞膜的示意圖。
①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
②在a-e的五種過程中,可代表被動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可代表氧氣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
③葡萄糖被小腸吸收過程可以用圖中編號 表示。
(3)1970年科學家運用免疫熒光標記法分別標記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進行細胞融合實驗,最終發現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能在融合細胞的表面基本呈均勻分布,由此證明細胞膜具有 性。
(4)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提出"細胞學說"的兩位科學家是( )
A.英國學者羅伯特![]() | B.德國動物學家施旺 |
C.美國科學家沃森 | D.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黑龍江省綏濱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0分)細胞膜的存在使細胞成為一個獨立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因此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目標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細胞十分微小、不易觀察,因此,細胞的發現是在_________發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幾百年里人們卻從來沒有能真實觀察到細胞膜,這是因為細胞膜_____________。
(2)右圖表示物質進出細胞膜的示意圖。
①A代表 分子; B代表 ;D代表 。
②在a-e的五種過程中,可代表被動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可代表氧氣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
③當神經沖動傳導完成后,神經細胞膜上由動作電位恢復為靜息電位時, Na+的流動過程可以用圖中編號 表示。
(3)1970年科學家運用免疫熒光標記法分別標記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進行細胞融合實驗,最終發現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能在融合細胞的表面基本呈均勻分布,由此證明細胞膜具有 性。
(4)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提出"細胞學說"的兩位科學家是( )。
A、英國學者羅伯特·虎克 B、德國動物學家施旺 C、美國科學家J.D.沃森
D、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 E、荷蘭學者列文虎克 F、瑞典博物學家林耐
G、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 H、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山西省高一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每空1分。)細胞膜的存在使細胞成為一個獨立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因此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目標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細胞十分微小、不易觀察,因此,細胞的發現是在_________發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幾百年里人們卻從來沒有能真實觀察到細胞膜,這是因為細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圖表示物質進出細胞膜的示意圖。
①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
②在a-e的五種過程中,可代表被動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可代表氧氣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
③葡萄糖被小腸吸收過程可以用圖中編號 表示。
(3)1970年科學家運用免疫熒光標記法分別標記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進行細胞融合實驗,最終發現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能在融合細胞的表面基本呈均勻分布,由此證明細胞膜具有 性。
(4)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提出"細胞學說"的兩位科學家是( )
A.英國學者羅伯特·虎克 B.德國動物學家施旺
C.美國科學家沃森 D.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
E.荷蘭學者列文虎克 F.瑞典博物學家林耐
G.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 H.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黑龍江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0分)細胞膜的存在使細胞成為一個獨立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因此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目標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細胞十分微小、不易觀察,因此,細胞的發現是在___ ______發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幾百年里人們卻從來沒有能真實觀察到細胞膜,這是因為細胞膜_____________。
(2)右圖表示物質進出細胞膜的示意圖。
①A代表 分子; B代表 ;D代表 。
②在a-e的五種過程中,可代表被動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可代表氧氣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 ;
③當神經沖動傳導完成后,神經細胞膜上由動作電位恢復為靜息電位時, Na+的流動過程可以用圖中編號 表示。
(3)1970年科學家運用免疫熒光標記法分別標記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進行細胞融合實驗,最終發現小鼠和人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能在融合細胞的表面基本呈均勻分布,由此證明細胞膜具有 性。
(4)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提出"細胞學說"的兩位科學家是( )。
A、英國學者羅伯特·虎克 B、德國動物學家施旺 C、美國科學家J.D.沃森
D、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 E、荷蘭學者列文虎克 F、瑞典博物學家林耐
G、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 H、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