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謝類型是異養厭氧型,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能夠將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為乳酸.
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選擇原料、配置鹽水、調味裝壇、密封發酵.
3、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測定,即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生成重氮鹽,重氮鹽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解答 解:(1)在選泡菜壇時,應選擇火候好、無裂紋、無砂眼、壇沿深、蓋子吻合好的密封好,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壇內外氣體不交換.
(2)制作泡菜時,所用鹽水中,食鹽的質量分數為20%.使用前,鹽水需要煮沸冷卻.陳泡菜液含有乳酸菌,可為泡菜發酵提供菌種,因此為了縮短制作時間,有人還會在冷卻后的鹽水中加入少量陳泡菜液.
(3)泡菜制作過程中,泡菜壇中乳酸菌含量的變化趨勢是腌制過程中乳酸菌含量會逐漸增多并達到最高峰,一般在腌制十天后,亞硝酸鹽的含量開始下降.
(4)泡菜制作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受腌制過程中溫度、食鹽用量和腌制時間等因素的影響.
(5)欲檢測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使用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對氨基苯磺酸溶液和溶液檢測,泡菜溶液會出現玫瑰紅色.測定亞硝酸鹽含量,制備樣品處理液時,加入氫氧化鋁乳液的目的是吸附色素等雜質,使泡菜液變澄清.
故答案為:
(1)密封好 保證壇內外氣體不交換
(2)20% 煮沸冷卻 增加乳酸菌含量,縮短制作時間
(3)腌制過程中乳酸菌含量會逐漸增多并達到最高峰,然后下降
(4)溫度 食鹽用量 腌制時間
(5)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 氫氧化鋁乳液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泡菜制作的過程及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識記參與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謝類型,掌握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條件,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文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森林中的鳥類常可見到有垂直分層現象。這種現象主要與下列哪一種因素有關:
A.光照強度 B.空氣濕度 C.食物種類 D.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的遺傳物質中含有5種堿基 | |
B. | DNA徹底水解后可得到6種化合物 | |
C. |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即組成核酸的單體 | |
D. | HIV的核酸由核糖核苷酸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學說主要由施萊登和施旺創立 | |
B. | 其內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 | |
C. |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不是施萊登和施旺的觀點 | |
D. | 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調查縉云山某植物種群密度時,若隨機劃定的樣方處于柏油路上,則應去掉該樣方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重新劃定 | |
B. | 摩爾根利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 |
C. | 制備細胞膜時,置于蒸餾水中的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滲透壓逐漸增大直至漲破 | |
D. | 觀察根尖有絲分裂時,可見多數細胞中均有被液泡擠到邊緣的細胞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 | B. | ①② | C. | ②③④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和丙圖分別是構成生物體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和生命活動的體現者的基本單位 | |
B. | 乙圖小麥種子在曬干和烘烤過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都是自由水 | |
C. | 若丙圖中a為脫氧核糖,則由b構成的核酸的過程中,會形成肽鍵 | |
D. | 在小鼠的體細胞內檢測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乳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個 | B. | 8個 | C. | 16個 | D. | 64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