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小腦損傷可導致身體平衡失調
B.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C.大腦皮層具有軀體感覺區和運動區
D.下丘腦參與神經調節而不參與體液調節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由美國生物學家馬古利斯(Lynn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細胞的起源----共生起源假說》書中正式提出。她認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藍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
(1)圖中原始真核生物與被吞噬的藍藻之間的種間關系為_______________。
(2)據題干信息可知葉綠體中可能存在的細胞器是____________;葉綠體_______(能/不能)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質。
(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藍藻為原始真核生物的線粒體提供了_______________。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選擇性是與其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物質)有關 。
(4)馬古利斯認為線粒體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種細菌逐漸形成,試推測該種細菌的呼吸作用類型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能為該觀點提供依據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 線粒體內含有DNA和RNA,在遺傳上具有半自主性
② 線粒體在細胞內可運動,并大量集中在代謝旺盛部位
③ 線粒體的外膜成分與細胞的其他內膜系統相似,內膜與細菌細胞膜相似
④ 吞噬現象普遍存在,如白細胞吞噬病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時蛙去除腦保留脊髓,用針刺激后肢趾部,可觀察到后肢的收縮活動.該活動的感受器及神經中樞位于( )
A.趾部神經相連的肌肉腦
B.趾部的皮膚腦
C.趾部神經相連的肌肉脊髓
D.趾部的皮膚脊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科研小組做了一系列生理實驗,將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環境中,每一環境中均生活15 min,從開始到結束,每隔5 min測一次皮膚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的含量,共測10次,假設測量過程不影響激素的分泌,測量結果(相對值)如下表:
表一:
(1)據題中所給信息可知,進入0℃環境時,首先增加的是哪個生理指標項:___________(填“表一”中的字母);“表一”中C項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中,能調節小鼠產熱量的生理指標是_____________(填“表一”中的字母),能調節小鼠散熱量的生理指標是_________(填“表一”中字母)。其中“表一”中A的分泌受_______________激素、_______________激素的調節。
(3)與25 ℃相比,0 ℃條件下“表二”選項中符合事實的是 _______(請選擇)。
表二:
(4)動物生理學家為了確定下丘腦在體溫調節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實驗:刺激下丘腦的前部,現實驗小鼠有出汗現象,而刺激其下丘腦后部,實驗小鼠則出現寒顫現象,據此科學家得出了如下結論:散熱中樞位于下丘腦的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表示細胞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其中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________。(填標號)
(2)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之間既有密切關系,又有一定區別。一般情況下,②與③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②內的pH通常維持在_______________之間,與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等離子有關。
(4)①中的酶促反應進行需要的外界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體液調節就是指激素調節的過程
B.血糖調節過程中,血糖不足肝糖原與肌糖原可再次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C.患糖尿病是因為飲食含有糖分高所引起
D.激素通過體液運輸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生物體新陳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時,生物體內( )
A.結合水/自由水的比值與此無關
B.結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會升高
C.結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會下降
D.結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會固定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生物興趣小組用伊樂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將一枝伊樂藻浸在加有適宜培養液的大試管中,以白熾燈作為光源,移動白熾燈調節其與大試管的距離,分別在10℃、20℃和30℃下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不同距離下單位時間枝條產生的氣泡數目,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研究的是光照強度和溫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B.A點和C點的限制因素分別為溫度和光照強度
C.B點條件下伊樂藻能進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鎂的培養液中進行此實驗則B點向右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