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細胞某些代謝過程,a~e表示相關物質.圖2表示在不同溫度下,測定該植物葉片1cm2重量(mg)變化情況(均考慮為有機物的重量變化)的操作流程及結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圖1中,Ⅰ~Ⅴ過程,能產生ATP的是Ⅰ、Ⅲ、Ⅳ、Ⅴ
B.物質a、b分別是氧氣、二氧化碳
C.從圖2分析,該植物的呼吸速率為X(mg/cm2h),實際光合速率可表示為Y+2X(mg/cm2h)
D.從圖2分析,維持12小時光照,l2小時黑暗,溫度維持16℃,植物不能生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仙桃市高三5月聯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土壤微生物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組分,影響著土壤有機質的轉化,在陸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起重要作用。下表是對某生態系統中不同植被類型土壤碳釋放的研究結果。請回答:
植被類型 | 土壤有機碳 (g kg-1) | 土壤微生物含碳量 (g kg-1) | 微生物呼吸速率 (CO2/mg kg-1 h-1) | 微生物代謝熵 (mg g-1 h-1) |
草叢 | 90.04 | 0.356 | 0.275 | 0.77 |
灌叢 | 97.48 | 1.542 | 0.844 | 0.55 |
次生林 | 63.55 | 2.931 | 1.275 | 0.44 |
成熟林 | 22.73 | 2.243 | 2.265 | ? |
(1)將無機環境中的CO2轉化為生物群落中有機碳的主要生理過程是 。
(2)草叢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 現象。與草叢相比,灌叢抵御環境變化的能力更強,原因是群落的結構更復雜, 能力更強。
(3)對不同植被類型土壤的相關指標進行測定時,為盡量減小實驗誤差,取樣時應該隨機選取多個樣方,然后將多個樣方實測數據的 記錄在上表中。
(4)實驗結果表明,土壤中有機碳含量在成熟林階段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此階段 ,有機碳被快速分解。
(5)土壤微生物的代謝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與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代謝熵越低,土壤微生物對有機碳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謝熵的值 (高、低)于次生林,微生物對有機碳利用效率最低的是 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濟寧市高三第二次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人體免疫系統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過程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推測最準確的是
A.細胞甲為B細胞,其與細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細胞丙參與的免疫過程一定屬于人體的特異性免疫
C.與細胞乙相比,細胞丙的高爾基體和溶酶體更發達
D.細胞丙消化抗原—抗體得到的部分產物可被細胞核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高三聯測促改活動第二輪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某廠對蘋果進行深加工的菌種得由篩選及生產流程如圖甲所示.
〔l)蘋果壓榨過程中加入 酶可提高榨汁率;圖甲中發酵罐I進行的代謝反應式為 ;發酵罐II需接種 菌,與發酵罐I相比,需要不斷通入 。
(2)圖乙表示發酵罐I、II中主要物質的變化,曲線 代表酒精的變化.可用 試劑檢測酒精的有無。
(3)為獲得用于生產的理想的酵母菌種,需向平板內的固體培養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進行選擇培養,培養時平板須倒置,可防止 ;用稀釋涂布平板計數法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這是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高三聯測促改活動第二輪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維持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寒冷環境中尿量會明顯減少
C.劇烈運動后血漿pH明顯下降
D.血紅蛋白含量增加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天津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熱身練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選項符合該概念圖的是
A.若X是內環境,則a~d代表細胞內液、血漿、組織液、淋巴
B.若X是免疫調節,則a~d是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
C.若X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則a~d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D.若X為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則a~d是被動運輸、協助擴散、主動運輸、胞吞和胞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東陽市高三5月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圖表示某種多肽鏈的合成過程,乙圖表示這種多肽鏈中有3個甘氨酸且位于第8、20、23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表示4條多肽鏈正在合成
B.用特殊水解酶選擇性除去圖中3個甘氨酸,形成的產物中有3條多肽
C.該多肽釋放到細胞外與細胞呼吸無關
D.轉錄方向為從左往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高三第三輪適應性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共9分)某野外調查小組對某群落進行深入調查,獲得有關信息資料,請分析回答:
(1)小組對該地區樹種進行辨認和掛牌,并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若樹木A與樹木B相鄰、且是同一物種,那么它們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 引起的,若樹木A與樹木C、D、E、F是不同種類,它們之間的差異屬于________ 多樣性。
(2)調查小組對某塊荒地的幾種常見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連續五年的調查,一般會采用的調查方法是___ ,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株/m2),如果4種植物中有一種屬于入侵物種,則該入侵物種對該生態系統的影響是________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
A | 10.0 | 9.2 | 8.0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3)調查小組對該地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做了統計,小動物活動能力強,身體微小,其采集的方法是________ 。
(4)研究發現,群落中物種之間往往有復雜的關系,如當農田里蚜蟲的數量增多時,七星瓢蟲的數量也會增多,這樣蚜蟲種群數量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這屬于生物群落內的_____ _調節。
(5)蜜蜂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例如:蜜蜂在發現蜜源后,可通過跳“圓圈舞”或“擺尾舞”來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這種信息屬于_____ 信息。上述實例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能夠調節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龍巖市高三5月教學質量檢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藍鈴花(2N=72)是一種觀賞植物,進行自花傳粉,其花色(紫色、藍色、白色)由三對等位基因(A、a,B、b,E、e)控制,下圖為基因控制物質合成的途徑。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已知,基因A的表達產物對基因B的表達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有A基因存在時,花色為 。
(2)現讓一株純合的白花與純合的藍花植株進行雜交,F1全為紫花,F2中藍花、白花、紫花植株的比例為3∶4∶9。可知圖中有色物質Ⅰ呈 色,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 。
(3)現有一基因型為AaBbee的植株(如圖甲),
進行自交,理論上其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 ,但實際情況與理論值差異較大。經顯微觀察發現植株發生了變異,由圖甲變成了圖乙或丙,這種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___ ____。讓這株變異植株與基因型為aabbee的白花植株進行測交,若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__ _______,則這株植株的基因組成應為圖乙;若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______ ________,則這株植株的基因組成應為圖丙。(注:均不考慮交叉互換,各種配子和個體均能成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