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內環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對穩定的狀態是內環境中存在緩沖物質,比如H2CO3 /NaHCO3.
2、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多→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
3、胰島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為兩個方面: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成非糖類物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
解答 解:(1)肺氣腫患者由于呼吸不暢,氧氣不足時,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同時CO2排出不暢,血液中的pH將略有降低.
(2)在狗的血液中注射5%的Nacl溶液2000mL,狗的體內會分泌較多的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導致尿量減少.
(3)一個健康男子靜脈注射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100mL,血糖濃度升高,則胰島素分泌增加,使得血糖濃度下降,最終維持動態平衡.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后,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濃度,從而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
(4)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
故答案為:
(1)降低
(2)抗利尿激素
(3) 胰島素
(4)下丘腦
點評 本題考查內環境穩態、血糖和體溫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 B. | 效應T細胞--抗體 | ||
C. | 胰島A細胞--胰高血糖素 | D. | 下丘腦細胞--抗利尿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乙→丙和戊→丁所發生的主要變化均為著絲點分裂 | |
B. | 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戊→乙的過程 | |
C. | 丙→丁可以代表受精作用 | |
D. | 處于丁和戊時期的細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表現型 | 黑 | 棕 | 灰 | 白 |
基因型 | G_ | gch_ | gh_ | g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每隔一定時間記錄一次刻度數據 | ||||||
… | 24 | 29 | 32 | 34 | 38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